太極推手|日本競技推手大賽 究竟是「頂牛」還是重現太極技法?
上月初日本舉行了第四屆全國競技推手大賽。這項由中國太極拳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近年來在日本也愈來愈受歡迎。主辦單位期望,競技推手未來能夠像柔道一樣,發展出專屬於視障人士的比賽。而今次的選手,則有望參加明年於台灣舉行的世界大賽。
競技推手90年代興起以來,就一直受到廣泛討論。有人譏諷競技推手為「頂牛推手」,根本不能發揮太極拳的聽勁功夫。但對部份太極拳習者來講,這種比賽確實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台,並讓他們練習到太極拳的摔撻技法。
延伸閱讀
飄洋過海的競技推手
是次比賽由「全日本競技推手連盟」主辦,今年11月初在東京舉行。該會主席板野真雄曾在2018年於台灣舉辦的全國大會中,贏得100公斤以上級別的冠軍。雖然受疫情影響,今次比賽的規模較小,但依然吸引到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太極拳愛好者到場參賽及觀摩。
參賽者分為男女組別,其中男子組需要按照體重,分成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以及容許各個量級參加的無差別級。至於女子組則只設無差別級。
對賽雙方必須先以弓步的姿勢,站在前方後圓的兩塊踏板之上,並以太極推手的架式輕觸對方手臂。待比賽宣告開始後,他們便要以太極拳的手法,將對方摔開或推離踏板。如果明確使對手失衡,便可以取得分數。若然雙方同時離開踏板,則作平分論。但期間不能用打擊技、關節技、纏頸等,也不可以抓住對方的衣襟和四肢。在7分鐘的比賽時間內,誰能取得較多的分數便為優勝者。
為視障者創先河
今次的參加者當中,有不少都是資深的中國武術習者。例如輕量級冠軍西尾嘉洋,便曾經去到內地及台灣學藝。而重量級冠軍竹村秀敏在太極推手之外,也參加過散打比賽。兩人最後於無差別級的決賽中碰頭,並由竹村秀敏勝出賽事。
竹村賽後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逢星期三都會跟同門切磋研究,每個月亦會定期參加由板野真雄舉行的交流研討會,確保自己能夠在重量級別的賽事中保持水準。
板野真雄認為,競技推手有助習者體會中國武術的內涵,包括聽勁、柔化、引進落空等。而接觸型的競技方式,亦相當適合視障人士參與。他希望競技推手未來能夠像柔道一樣,發展出專屬於視障人士的比賽。至於日本各地的選手,則可爭取機會參加明年於台灣舉行的世界大會。
太極拳的新形式
競技推手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90年代正式成形。在中國國家體委的倡導底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專業的推手隊伍。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便曾經擔任過北京推手隊的教練。
除了類似於今次比賽的定步規則外,競技推手亦有活步形式,參賽者可於一定範圍內走動。手法也不限於推或化,纏抱、摔撻、絆腳均能應用,但打擊技及關節技依然一律禁止。
對於競技推手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有正反兩派觀點。反對者認為,競技推手已經被競技觀念所完全覆蓋,參加者為了摔倒對手取得分數,幾乎不再理太極拳的聽勁原則,純粹就是比力氣、用蠻勁。因此競技推手又被謔稱為「頂牛推手」。
但持正面意見的一方則認為,正正由於競技推手容許了摔撻和纏抱,所以才能更有效地,將太極拳銜接到搏擊訓練。例如在競技推手的比賽中,便會經常出現鉗臂(Underhook)的動作,可以跟摔跤(Wrestling)技法互通。而這種競技規則也方便太極習者,與其他擒抱型(Grappling)的武者交流。
另外亦有說法指出,傳統的推手訓練其實也踢、打、摔、拿。高對抗性的競技形式,與推手的本義並不違背,太極拳愛好者毋須過排分斥。
【太極拳除了推手,還有八勁,不曉得大家是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