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合|西方亦有拔刀術 但「拔付」只能應付「拔付」?|武編周記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一想到日本武士之間的對決,都會聯想起拔刀術或者居合。這個在日本「劍戟電影」中常見的技術,卻好像在西方中不被重視。究竟原因何在?看了《鬼滅》後對拔刀很好奇的編輯R有以下的猜測。

「拔付」與拔刀術

概括而言,拔刀術為居合術的舊稱,即拔刀的技法。現時會主要練習此技巧的武道為「居合道」,按維基語,在日本古代奈良時代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常需要瞬間拔刀制敵,後來經發展成為一種現代化武道。「居合」二字象徵對峙雙方,而居合劍術最講求的就是一擊必殺。

現時大多居合道門派,例如戶山流、中村流,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修煉目標也由殺敵變為身心修行。

以下討論集中於「拔付(抜き付け, nukistuke)」,即送刀鞘拔刀的那一下「第一攻擊」,但用法較鬆散,只要拔刀那一下是攻擊或防禦,而非單純拔出刀,就當是「拔付」。關於居合道中的其他技法,在此不詳述那些技法與其他技術風格的異同。

西方有沒有「拔付」?

雖然一想到「拔付」,就會想起日本刀,但西方的劍譜中有出現過「拔劍攻擊」,例如以下德國的劍術大師Hans Talhoffer 就有記載過以「拔付」反擊骨朵:

很多的練習也會由「拔劍」開始,但是否用於攻擊則難以定斷:

現代也有人把「拔劍攻擊」放進HEMA訓練中:

為何集中在日本

因此,西方有這個技術,但並不如日本般重視。所以與其問西方為何沒有,或者不重視「拔付」,不如反過來問,為何世界上「只有」日本如此重視這種技術。我猜測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為實際使用的機會較高。林崎甚助在16世紀發展拔刀術時,需要應付在跪坐時遇上的襲擊,那「拔付」就很重要。武士會配刀也令這個需求增加。

維基指日本古代長時間處於以下剋上、大小兼併的時代,所以武士除了戰場上殺敵,平時也要戰戰兢兢防範被他人暗算,以及處理遂發的衝突對峙。其實我對於這個說法有點保留,因為人類歷史中,大部份時間,大部份地方,只要不是平民,大家都是「戰戰兢兢防範被他人暗算」的。西方也是,東方也是,非洲也是,歐洲也是,但好像大家都沒有這麼重視「拔付」。歐洲有一段時間連民眾入城都要配劍/小刀,但也沒有集中在「拔付」上。

再多說一句,在食飯時偷襲別人也太奸詐了吧?都不好好食飯農夫會很傷心的。

第二個原因是文化保存。現時流傳的居合道流派,就如上文所說,其實都是近代產物,已做到了「武技分工」的效果。所謂的「武技分工」,是指因現代化或運動化,使某一種武利只集中在一門技術上。例如柔道集中在摔,拳擊集中在用拳打人,跆拳集中在腳等等。

當然眾多流派的技術都能找到用於戰爭/武鬥的源頭,但「武技分工」在現代是正常不過的事。在武術上,「武技分工」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在於一些特別的技巧可以從中發展出來,壞處是忽視了其他範疇帶來的影響,例如柔道家不懂處理打擊技,反過來拳擊手不懂摔。這話題較複雜,就此打住。

不過,「武技分工」肯定是現代發展主流,對於「武術搏擊運動化」及「文化保存」的進程中尤其重要。我認為「居合道」的出現,不但使「拔付」的技巧好好保存下來,也讓其擁有發展與承傳空間。假設「居合道」不是用於搏擊,而是用於修煉身心時,「拔付」就是文化產物,那麼它就不需要面對其他問題,可以專心在「身心修行」中發展。這是件好事,因為在發展與創新的過程中,也會有研習者想用新的技巧,去解決過去的問題,技術也會有所進步。

第三個原因是在於電影。日本的「劍戟電影」在60年代非常盛行,不只影響了幾代人,更是影響了整個電影界。黑澤明電影中的武士,就非常喜歡用「拔付」一擊必殺,如以下《椿三十郎》的名場面:

二人非常接近,對話完結後才緩緩把手伸出衣服外,然後是長達30秒的對峙;靜默把場面凝固掉,肅殺氣氛令人繃緊,甚至連觀眾也想停止呼吸;當張力去到極限時,敵人有所動作,主角則快他一步「一擊必殺」,血以不成比例的量如泉水般噴射出來(好像是技術人員出錯但黑澤明很喜歡該效果),敵人向著畫面倒下,主角此時才轉身面向鏡頭。這大概是電影史中十大對峙鏡頭之一吧?

假如二人早已拔出刀對峙,雖然都可以做到快速斬擊的畫面,但二人的距離就要很遠,對話的畫面就會不夠「緊湊」,張力也沒有二人面對面的好。此時就能見到「拔付」的藝術效果。我想這種「一秒定勝負」的要素,正是這麼多西部牛仔電影會由「劍戟電影」由取材的原因:《荒野大鏢客》的故事正是來自黑澤明的《用心棒》,《黃昏三鏢客》的最後對峙也令人想起黑澤明。

加上後來動漫的普及,「拔付」愈出愈多,也變得愈來愈強,「日本刀就要用拔付」最後變了刻板印象。「雷之呼吸」大概會吸引很多小朋友學居合道和劍道吧?

以上是我的個人想法,不知大家又怎樣看?

「拔付」vs 已拔出的劍

在動漫中,很多角色都會用拔刀術,甚至會在戰鬥時把刀再次放入刀鞘,以求使用必殺「拔付」。但是以我的個人經驗,這其實是在「讓賽」。(居合道本身也不會叫劍士拔劍後,再把劍放點劍鞘這麼動漫吧?)

過去曾和有居合經驗的研習者以安全兵器對練,可能該研習者未有其他技法幫忙,也沒有《浪客劍心》中的緋村劍心(現時要舉《鬼滅之刃》的我妻善逸,不然「老餅」了)那麼快,我不太覺得這個動作對我構成很大壓力。首先,當他「收刀」在腰時,那已經是一個好的攻擊時機。

就算我那時不攻擊,讓他「收刀入鞘」,我就只是用劍指著他。他就算有多「蓄勢待發」,其實也沒構成什麼壓力,當然啦我的劍尖就指著他,他有動作我就踏前刺他拔刀的手。

我也試過讓他用「拔付」,但因為攻擊一定是來自刀鞘那個範圍,我只要守好該位置,就算刀是由下至上,左至右,還是上至下,其實也不太難防,防了那一下後反擊也很易得手。你可以想像自己的手放在刀鞘上,但對方的劍已指著你的手腕,不論是從哪個角度拔刀,也難以出手,結果「拔付」很多時候只能應付「拔付」。

情況就如二人以手槍對峙,我就已經用槍指著對方,對方連槍都還未拔出來,我想我扣手指開槍的速度總比他伸手去拿、拔槍、開槍快吧?除非他是以下這班日本牛仔射手: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單次經驗,或者有劍手以「拔付」制敵優於用已拔出的劍,或者有技術使「拔付」更有效,歡迎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