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紀元|維京人頭盔原來沒有角 單手戰斧對上圓盾亦不靠猛擊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快將推出,提到維京戰士的話,大家馬上便會想起「頭戴雙角頭盔」、「手執斧頭圓盾」的狂戰士形象。但是真實中的維京人真的如此嗎?
「維京人」號稱「北歐海盜」,泛指公元8-11世紀來自現在挪威、瑞典和丹麥,侵擾並殖民歐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的探險家、武士,商人和海盜。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雖然他們以海盜形象著稱,但同時也以擅長武事而揚名,其戰鬥「民族」(有沒有現在民族觀念有待爭論)形象深入民心。
▍維京人頭盔真的有角嗎?
由於受到近二百年的藝術家想像,或他們挪用了北歐神話文化影響,會誤傳維京人的頭盔流行牛角或帶翼設計造型。但根據考古發現,維京人頭盔根本未曾有起角設計,而且這種設計根本不利戰鬥。
而有近代這種迷思,是近人將維京時代前,古老斯堪地那維亞神話之中關於神祗的形象描述,於十九世紀被好古者挪用改編。而當時具品質的頭盔價格抵得上一柄劍、一挺矛和一面盾,所以現存維京時代頭盔極罕見,很多是早在維京時代前所造,後來由維京人戴上,亦因造價不菲,所以大部份維京戰士上陣殺敵時,都是拋頭露面。
真正的「維京戰士頭盔」是以多片鐵板鉚接而成的缽形頭盔,即是製作時先把組成盔體的各部份先以鐵板鍛造好,最後才以鉚釘拼接而成。一些頭盔在盔蓋下會釘上一圈寬鐵片,以保護兩耳與後腦。一些樣式會在護耳片上打孔,以掛上鏈甲保護頸部。此外,部份頭盔會具有「護鼻」或眼面罩部件,以保護維京戰士的面部。
根據史實兵器Youtuber Scholagladiatoria 的影片,護鼻並非只能保護鼻子,而是能透過突出的部份避免面部遭受直接斬擊。
▍維京戰士並非個個手執雙斧 維京圓盾倒是必不可少
流行文化中的「維京戰士」通常會手執雙手長柄戰斧,大力無窮、英勇無比地瘋狂作戰。其實在維京文化,斧頭並不是最尊貴的兵器。
在維京世界中,長劍才是各種兵器之尊。在維京人的傳奇文學中,不時提到維京英雄往往緣隨身佩劍揚名立萬。一柄長劍製作工序繁複,對工匠的冶金技術要求極高。一柄帶鞘的長劍價值不菲,至少也等同於一匹良馬或好幾頭牛的價值。
由於長劍費工耗時,成本高昂,所以並非所帶維京戰士都配備長劍,而是以矛、斧、短刃、弓等作為兵器。根據當時挪威丹麥的法典,戰士的基本武裝是一把劍或斧,一面盾牌,一柄長矛,帶時會外加一張弓與兩打箭。
在防具方面,維京戰士並非人們想像般裸體作戰。身家可觀、事業成功,或身經百戰的維京戰士會披上鏈甲衣作戰。由於整套護甲的價值跟長劍一樣高昂,一般戰士根本支付不起,所以他們改以另一種東西保護自己——維京圓盾。這是維京戰士必備的防護裝備。
維京圓盾直徑大約90厘米,大小會再因使用者需求而略有調整。盾牌由7-8片窄木板組成,縫隙以膠緊緊黏合。朝外的盾面會另覆有布料及生牛皮,作為盾面的緩衝,大大加強盾牌的結構。盾中央會有一個特意挖出的圓孔,中間安裝握把,以釘子固定在盾面上。然後圓孔會以一個半球形的金屬擋片覆蓋,以保護持盾者的手部。在十世紀晚期開始,圓盾邊緣會緣一圈生皮或鐵框包裹,令圓盾結構加強。
有別於中世紀固定於用者前臂的「箏形盾」,維京圓盾採用「手把式」設計,用者主要以手握住盾牌手把操控。這樣能使盾牌的用法更為靈活多變,但同時亦降低了握持的穩固程度。
另外,很多人會以為維京斧是以「破壞盾牌」為主要功用,其實不然。雙手用的巨型戰斧當然有相當機會劈開盾牌,但雙手執斧意味著放棄持盾防護的機會,變相很容易遭到箭矢及敵人攻擊。除了那些身穿完整護甲的高級戰士外,基本上大多數戰士都只會一手持斧一手持盾。
現實中維京戰士以單手斧應對盾牌時,並不會像電玩展示般猛砍盾牌。因為那樣很容易讓斧頭刃部卡在對方的盾牌上,反而更易被對方反擊。由於當維京圓盾時的側面受壓時,盾牌很容易會跟隨手把方向扭側。因此,維京戰士在打鬥時,會以斧頭或長劍勾推敵人盾牌,讓對方露出空隙,再以斧頭頂部直擊對手,就像打出刺拳一樣。
參考資料:《維京戰士傳奇》,Angus Konstam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