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槍入拳:談傳統武術從兵器技法演化到純體術|轉載文章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小編早前在網絡上看到以上影片,內容講述現時一些傳統武術在徒手技法中仍然沿用古代兵器訓練的手法思想,導致傳武在拳腳發展上進度較慢。不約而同地,小編發現在部落格亦有一篇文章探討相關思想,而且內容相當不俗。

文章原載於「痞客邦」,武備志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二刀流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最近在網路上,傳武不是拳術而是兵器術的言論似乎開始流行。對於這種論點,贊成的人主張傳武有大量「以槍化拳」一類的典故而且很多徒手動作帶上兵器才看得出用意;不支持的人則認為要練兵器就直接練就好了,用徒手來演練兵器術然後再用這種技術來做徒手打架,教學邏輯上有問題。

兩種說法我認為都是對的。

我的看法是,現存的很多門派,基本上都處在兵器術往純體術演化的過渡階段。

讓我們先跳脫中國武術的思維,來看看遠在歐洲的Savate。

▍法國踢腿術——Savate 腿基本是劍的延伸

Savate 又稱作法式踢拳,是一種原產自法國的武術,特色是華麗的踢技。我沒接觸過,就不好在更詳細介紹了。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早期的Savate跟劍術在前俯後仰的攻防律動、比較缺乏連續追打的單發攻擊還有會提著腿做戒備的動作,其實和影片後面的劍術、杖術對練的概念是很類似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的Savate跟武器術在戰鬥的思維上還沒有劃分的很清楚,腿基本上就是劍的延伸。

+11

隨著拳術交流頻繁,拳術戰鬥的概念越來越成熟。體術就脫離了兵器術開始獨立發展,擁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技法,不再借用兵器術的招式和思維了。畢竟運用雙手雙腳來進行對打相對於攻防都依賴手上兵器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是強調兵器術跟體術的緊密結合,通常也只能在距離、角度、時機還有一些戰鬥思維上做對照,不太可能從動作上做直接的對應。

到現代,Savate已經很明顯演變成純徒手武術,沒有什麼太明顯武器術的思路在裡面了。

延伸閱讀:

Savate 法式踢腿術:以華麗踢技聞名

法國棍術:Canne De Combat

【訪問.內家拳】法國女子飄洋過海拜會港台名師 形意八卦合太極

▍中國武術中「兵器」演化「拳術」的思路

接下來,我們回到中國武術的領域。

中國武術在早期一樣是以兵器術為主,雖然不乏純體術的門派或是以拳術聞名的高手,但是從明代以前收錄的武術資料大部分都是兵器術可以知道,兵器在古代才是武術練習的重點。

現存的中國拳術,多數的門派其實最遠只能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清初有禁武令還有清末的西方火槍的威脅,武器術逐漸沒落,拳術開始發展。

我們觀察技法的原則可以發現,這個過程其實在中國武術上很多門派的拳術並沒有走到完全成熟脫離兵器術而獨立的地步。在徒手技術中依然保留了許多源自兵器術的概念和更適合給兵器使用的技法。

下面舉這個現象最明顯的形意拳為例。形意拳在徒手和槍術上共用了三體式的架構,雖然形意拳也有「虎抱頭」這樣更適合徒手打鬥的姿勢,但是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鑽研兵器術使用的三體式。

+3

作為攻擊主力的崩拳,平時練習的攻擊位置則主要瞄向更適合長槍攻擊的胸腹部,而不是徒手打鬥更常攻擊的頭部。

或者是形意拳強調自己是從槍術演化而來的拳術,常常都會有出手要「一招斃命」的思路在門內流傳。這種想法可能是源自於兵器戰鬥不會有長時間的纏鬥,往往在兩三個攻防互換中就會分出生死。假如你在兵器戰上纏鬥太久,功夫再高明也難免會遭到致命傷。

這種戰鬥會在三兩下結束的思路從兵器延續到拳術上,就變成追求「一招斃命」的念頭了。

這些都可以看出來,現存的形意拳核心練習項目其實還是槍術,還在往純徒手格鬥術演化的路上前進。

下面貼一個大陸胡玉濤老師分享的關於吳秀峰八極拳的講解,方便理解武術怎麼往純徒手格鬥技術發展的過程。

從小八極的第一趟到後面幾趟,同一個相關聯的招式逐漸帶入了更多的身法和步法的運用。

從招式演化的過程中,可以看得出招式越來越向著純拳術的方向發展。還是有迅猛的發力,但是越往後面的打法增加了更多的過渡動作和身法腳步。

可以理解為吳秀峰在天津教拳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強化了八極拳作為拳術的部分,讓八極拳在戰鬥技法上往純體術的方向前進。從這些套路的編排是一個武術師傅交流心得的積累和演化。

可惜因為各種歷史因素,中國武術許多門派在往純體術發展的步調減緩了。面對現在藉由頻繁交流已經很成熟的其他外國拳術,在徒手戰鬥上就顯得技法太過古老了。

延伸閱讀:

形意始祖——李飛羽

【書介】《形意拳術抉微》

八卦掌之祖——董海川​

▍兵器術過渡成純體術階段 需釐清技法思路認清目標持續演進

+3

結論就是,完全說中國武術徒手功夫裡面的東西都是徒手技法,其實不正確。徒手技法中保留了很多跟兵器術共通的動作,可能是為了日後練習兵器的預習,也可能是直接就原動作去掉了武器來應用。這種思路在傳統武術中確實是有的。但是要說傳統武術在徒手對打上不好用,是因為傳統武術其實都是兵器術。這種說法也是沒有道理,因為拳術當然有做為拳術獨有的思路,把自己用不好怪罪到這門功夫根本不是用來徒手打架,就是逃避現實的藉口了。

很多門派傳承至今的功夫跟心法其實都還處在兵器術往純體術發展的過程中。有心要讓這門拳術往更健全的體術發展需要傳人很努力去挑戰現行的格鬥競技模式。過程中會有很多挫折跟阻力。

也有人喜歡推敲前人留下的遺產到底原始的用意是什麼,希望能原原本本的傳承下去。這樣傳承傳統文化也是很好的。

重點其實在於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雖然這篇文章的內容還有我的舉例可能會讓一些喜歡形意拳的朋友覺得刺眼,好像我批評了他們門派落伍。然而我的本意是想表達傳統武術並不是化石,只要還有人在練習,他就還在持續發展有著生命力。他還在演化的路上前進,而演化並不是一個物種取代一個物種的單淘汰,爺爺和孫子其實是可以一起存在,一起繼續成長的。希望所有喜歡傳武的朋友都能繼續提升自己的技藝,讓傳武進化的腳步加速前進。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