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羚羊角打造的攻防兵器
印度為古文明大國,文化歷史悠久,武術文化亦自成體系,當中著名者如卡拉里帕亞特,對亞洲武術文化影響深遠。除了拳腳武術外,印度武術亦有一些特式兵器,例如現在馬來一帶的Keris,據說源自印度,這次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件既可守亦可攻的兵器:羊角盾。
印度的古文化不少融入動物文化,例如傳統武術卡拉里帕亞便有雞、豬、馬、獅、蛇、貓、象和孔雀等動物形態。而兵器羊角盾因應其名,以羊為參考特式,其形制與我們中國漢朝盛行鉤鑲相似,兩者皆為攻防合一的兵器。
羊角盾是印度傳統兵器,據研究指源自古代南印度,印度人稱它為「Maduvu」或「Maru」,在Tamil語有「造成深坑」之意,它由兩隻羚羊角和一隻用於護手的金屬小盾(少部份以皮製)組成。羚角選用印度黑羚(Blackbuck)製成,這種羚角以螺旋形形態生長,尖峰銳利,有助做刺擊動作,給予敵人較深創傷,而彎曲部份亦有利一定程度拉開敵人兵器。去到後來,甚至以設計成黑羚角的金屬物或有刃刀代替動物羚角。
羊角盾通常與刀配合使用,武者一手執刀一手執羊角盾,搏鬥時盾上的兩端尖利的羊角可以隨時攻擊對手。而盾牌內側,兩隻羊角交叉連在一起的手把,可以當作手用,方便抓握。據說在中世紀以前多為大盾牌形製,有大約10-20公斤重量,不利靈活運用,故後來改為只大約20厘米直徑的小盾牌。
在古印度,士兵喜歡用羊角盾多於一般常規盾牌,因為一旦一手兵器遭打落,還有羊角盾作為另一件攻擊兵器。執盾者會以低於對手的馬步,減少自己要害曝露於對手前,在檔或撥開對手攻勢之後,以羊角刺擊對手或甩開對手兵器。
而當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侵入印度後,很快便迷上這種兵器,並加以採用,而流傳至中東則以短兵器Fakir Horns(沒有盾,只保留兩端羚角,部份體積只如手掌般大)形態較為流行。時至今日,南印度一帶仍流傳這兵器,部份以Fakir Horns流傳,並有演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