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傅劍秋:形意宗師 武當傳人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傅劍秋(1880—1956),本名長榮,出生於天津寧河縣一個貧困家庭。他幼年失學,惟有隨父親到關外以賣布為生。其間他曾經奉少林拳拳尚滙川為師,研習五虎拳法。此後郭雲深的弟子申萬林因事來到寧河縣,傅劍秋遂又跟從他學了形意拳數載。據聞「劍秋」這個名字,便是申萬林依照形意門的系譜所改。

1908年,傅劍秋變賣家當四出訪學,最終在申萬林的引廌下,認識了號稱「單刀李」的李存義,繼續在其門下深造形意拳法。其時李存義手下人才濟濟,如尚雲祥孫祿堂、郝恩光(1891—1967,中華武士會重要成員,曾將形意拳傳到日本)等。但農村出身的傅劍秋並沒有被他們比下去,他很快就掌握了形意拳法的訣竅;而在李存義之外,他又學習了劉鳳春(1853—1922,程廷華之徒)的八卦掌法,致使他未及三十,技藝便已經相當成熟。在同門的囑咐下,他回到了家鄉的蘆台鎮設館收徒。

1919年,傅劍秋扺達瀋陽,專門向同鄉的鐵路工人授武。當時東北境內的日本軍旅漸多,與中國民眾屢生磨擦。據聞傅劍秋便曾經出手教訓了數名日本士兵,結果此事很快便傳到了奉系將領張作霖(1875—1928)耳邊。他力邀傅劍秋擔任自己的貼身侍衛長,同時兼任「東北陸軍講武堂」(民初著名軍校,與「天津講武堂」、「昆明講武堂」合稱中國三大講武堂)的武術總教官。而按《逝去的武林》記載,傅劍秋亦大概是在這段時間,跟同門薛顛較技(詳情見《象形術——薛顛》一文)。

不過,自張作霖於「皇姑屯」事件被日軍炸死後,傅劍秋就再次返回到蘆台鎮,從此鮮有涉足軍政界。1929年,國術遊藝大會於杭州開打,這場全國性的擂台賽事吸引了各門各派參與,惟獨被奉為「內家正宗」的武當山卻始終沒有派員到訪。時任中央國術館副館長的李景林,便委托了傅劍秋親上武當山,探聽一下當地的習武風氣。

他在山上得到了武當道總徐本善(1860—1932,武當道教的重要改革者,最後死於政治暗殺)的盛情招待,後者表示雖然武當山不會涉足民間武術界,但他本人卻是貨真價實的武當拳法習者,願意跟傅劍秋進行交流,兩人遂在紫霄宮內互相切磋。事後,徐本善對傅劍秋的形意拳法大表欣賞,傅劍秋也認為徐本善的武當拳法確實乃武術界瑰寶。結果他們不僅互換技藝,傅劍秋更正式拜入了徐本善門下,獲授道名「傅台山」、屬「合」字輩。武當山從此便留下了這脈形意拳法,而神秘莫測的武當拳術則隨著傅劍秋流進了民間。

1932年,杭州再次舉辦公開擂台賽。重返武術界已久的傅劍秋,被大會列為裁判團成員之一。至於他的弟子李子陽,則以形意門人身分,贏得了是次比賽的冠軍。賽後傅劍秋便將目光放到了南方,他在江蘇地區收了一大批弟子,致使無鍚等地至今依然是形意、八卦的重鎮。

新中國成立後,已經成為了武術界巨擎的傅劍秋,繼續受到了各方敬重。在1952年的首屆民族體育大會上,傅劍秋就被聘為武術項目的總裁判長。可惜的是,翌年傅劍秋便因為患上痢疾不癒,由兒子傅少俠帶回家鄉蘆台縣。然而傅劍秋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武術生涯,他在蘆台養病其間,依然晝夜不倦地授徒,令形意拳傳遍整個寧河縣。

1954年,傅劍秋與世長辭,終年75歲。傅少俠自此繼承衣缽,將傅劍秋的武學體系進一步發揚光大。而他的嫡傳弟子,如裴錫榮、寧大樁等,亦成為享譽四方的武術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