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敗家仔》學詠春拳(上)
【武備志】曾經介紹過一齣經典功夫喜劇電影——《敗家仔》。這套1981年上映的作品,以史實中的詠春拳王梁贊作為故事藍本,講述了他跟師父梁二娣及師伯黃華寶早年學藝的事蹟。本片由洪金寶自導自演,並以洪家班成員為配角。除了動作場硬朗之外,全片更演示了多種詠春拳技和口訣,乃不可多得的寫實詠春電影。難怪《敗家仔》當年甫一上映,便立刻深受觀眾歡迎,成為了港式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今天【武備志】就先抽取梁二娣授武的場景,與讀者分享下詠春拳技。
基本功
要數《敗家仔》的經典場口,梁二娣與黃華寶輪流訓練(虐待?)梁贊一幕,必然是首選。他們各自授予了梁贊不同的詠春心法,當然俱是以基本功為先。所以梁贊的第一課,便是二字拑羊馬:
二字拑羊馬是詠春拳的入門馬步,與四平馬或子午馬不同,二字拑羊馬架式較窄,且呈倒三角形態,方便武者配合手法轉馬及出低腳:
(轉馬是詠春拳的基本動作,在尋橋套路中便有不少)
(江志強師傅為【武備志】拍攝的截腳教學,可以見到「內瓢」和「外切」均能由二字馬擊出)
之後,梁二娣開始教授梁贊詠春口訣,包括「轉身靈活標馬快」:即尋橋中的轉身進馬
「敵手行橋,必須落馬」:對方若要甩開橋手,我就必須沉橋落馬
「橋入三關任我打」:若能進入敵人手肘以內位置,便可得到絕對優勢
詠春以手法豐富聞名,除了馬步、口訣,梁二娣亦即席示範了詠春八手:
值得留意的是,片中梁二娣教授的八手為標、圈、按、膀、捆、刮、耕、伏。而現時流行的詠春八手,卻是攤、枕、刮、圈、搆、伏、標、膀。不過無論是何種說法,大底都離不開「詠春十八手」,即耕、攤、拉、拍、按、攔、膀、標、托、捆、圈、護、伏、枕、接、抬、窒、問。可能是當初設計武打動作時,劇組對「十八手」的理解與現今不同,故在「八手」方面會有此等取捨。
八仙桌
八仙桌是詠春獨有的高級訓練方式,按梁二娣介紹,八仙桌是用以鍛煉詠春短橋的摧打手。由於敵我雙方同時站在一個狹窄空間,對手進攻時自己就不能後退,而是要以身卸力,然後進身直打、搶佔中位:
兩名詠春同門埋身較技,整個節奏與黐手相若:
詠春膀手乃近身卸力的重要法門,故此梁二娣開始時亦是以膀手作示範:
經過一天「折磨」,梁贊總算可以下課了,本篇文章亦先暫告一段落,明天再跟大家分享黃華寶的授課片段。究竟被梁二娣讚譽為功夫更勝自己一籌的黃華寶,又有何過人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