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無地無上流 解構公屋輪候「等4年」真相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輪候公屋排長龍,平均輪候時間升至4.1年,是2001年錄得4.4年後新高,偏離特首梁振英先後在競選政綱及施政報告承諾公屋申請人3年可上樓的目標,且有愈等愈久的趨勢。有公屋團體估計,至年底可能惡化至4.5年。
《香港01》會透過土地供應、鉛水事故、建築成本及輪候者增加等因素,剖析箇中問題。
攝影:陳焯煇、羅君豪、陳惠嫻

重建的蘇屋邨原定今年6月入伙,現推遲至9月。
土地及房屋供應經歷了十多年來的停滯不前,是「前朝」(上屆政府)遺留下來的果,現屆政府即使全力搶地,亦難以追回十年的落後。
何濼生

大學畢業的陳先生,一直與年屆六、七十歲的父母於大角嘴租住私樓,約7年前開始輪候公屋,「當年父母排公屋,是因為覺得一直捱貴租不是辦法,好似幫人供樓咁,退休後亦沒有保障」。至今年2、3月終接獲通知簽署意向書,獲派深水埗蘇屋邨,房委會更指6月底可入伙,一家人滿心歡喜等上樓。

等上樓如買樓花 卻不知落成日

然而,6月陳致電查詢房委會時,卻被告知「冇咁快」,直至周前他從媒體報道才得悉,項目尚未取得入伙紙,要待9月才入伙。他稱,房委會一直沒有主動聯絡他們,感覺就像買了樓花,卻不知道落成日期。

令陳先生更感懊惱的,是他現居單位租約今年9月屆滿,「業主想收樓,原本(公屋)6月派鎖匙,再裝修完就剛剛好,現在如9月上樓,可能倉卒裝修便立即入伙」。

陳先生認為房委會未有從準住客的角度出發,將入伙期拖延引致不便。

逾萬公屋延期落成

蘇屋邨重建第一期延期入伙,只是多個延誤落成的屋邨之一,事實上,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多達28.83萬宗,一般家庭申請宗數達15.3萬宗,短短3個月間增加2500宗,平均輪候時間達4.1年,情況比梁振英2012年7月上任前的2.5年惡化。公屋輪時間候愈來愈長,其實可歸納以下因素。

熟地不足、地區阻力大

據政府的供應目標,2016/17至2025/26年度10年間擬提供20萬個公屋單位,即平均每年兩萬伙,惟據《長遠房屋策略》估算,首5年公屋建屋量僅7.66萬個,與目標相差2.34萬伙或少23%,平均每年僅15320伙。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認為,公屋供應由2003年後、即上屆政府管治時已停滯不前,直至近年才每年訂立約1.5萬伙供應目標,計及回收單位,僅屬勉強達標,致長年累月的供應不足,難以一時三刻追回。「不排除今年底前,公屋輪候時間或增至4.5年。」

此外,團結香港基金今年7月發表數據,2012年有逾七成土地,是早於1990年代動工的填海用地,或上一代新市鎮開闢的大規模地塊,來自改劃的發展用地僅佔8%,惟直至2015年,前者來源下降至50%,改劃用地卻急升至41%,反映可用的大型熟地愈來愈少。

鉛水事件牽連甚大,有至少11個公共屋邨受影響。

鉛禍後遺症

近年最困擾公屋落成進度的莫過於鉛水事故,令公屋單位供應未能及時到位,輪候情況雪上加霜。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本月13日透露,觀塘安達邨、元朗朗晴邨、沙田水泉澳邨及深水埗蘇屋邨共四個屋邨,受各項原因影響工程進度,需延期落成,涉逾11061個單位,平均每一項目推遲3至5個月不等,如水泉澳邨第二期便因鉛水問題,要撤換水喉匠、拆喉重鋪,入伙期由去年第二季,拖長至今年第二至第四季,足足遲了一年。

工人不足、建築成本趨增

招國偉就認為,人手不足才是關鍵。現時建築業界人手長期嚴重不足,本港建築工人目前約有37萬人,惟不少開始老化,熟練及具有資歷的工人數量趨緊絀。擁有大工牌及中工牌的人數更只得約11萬,即不足一半,紮鐵及釘板等工種欠缺新人入行,變相拖慢工程進度。每間公屋的建造成本,亦由前年約70萬元漲升至近月的100萬元、甚至達120萬元。

除蘇屋邨外,本年有另外有數條屋邨亦需延遲入伙。

大學生淪輪候新力軍

公共房屋長期供應不足,惟同時私樓價格急升、劏房租金也拾級而上,社會對公屋趨之若鶩,需求以幾何級數增長。

截至 2015年3月底前12 個月內,新登記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中,有40%為學生,比例按年升4%,而學生佔所有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比例為15%。招國偉指,租金及樓價飛升,令年輕人屬意輪候公屋,每年新增公屋申請者平均4萬至5萬人,惟他們動輒等20、30年仍未能上樓。

學者:現屆政府難追落後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何濼生認為,土地及房屋供應經歷了十多年來的停滯不前,是「前朝」(上屆政府)遺留下來的果,現屆政府即使全力搶地,亦難以追回十年的落後。

他認為梁班子短期內難扭轉困局,僅可以從中長期措施着手,解決房屋供應問題。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