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ChatGPT分析新冠文字報告 識別症狀預測長者死亡風險

撰文:冼念書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發表研究報告,利用AI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分析逾7.6萬份新冠病例症狀文字報告,成功整理新冠患者症狀如何隨病毒變異及疫苗接種情況的演變,有助預測未接種疫苗及有病徵的年長患者死亡風險,以及協安老院舍制訂照顧長者的策略。另外,研究成功將複雜的症狀描述轉化為結構性數據,有助日後應用AI監測和應對流行病。

中大醫學院利用文字配對演算法,分析逾7.6萬份新冠患者病例。(圖片由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透過文字配對演算法,分析逾7.6萬份新冠病例症狀文字報告,發現70.9%的病例出現病徵,並識別出102種症狀。

研究團隊指,結果揭示原始型和Delta變異株,在未接種疫苗的有病徵個案中,病人的症狀極為相似。至於Omicron BA.2亞變異株則出現與原始病毒不同的症狀,特別是疲倦、發燒、胸痛、流鼻水、咳痰、噁心或嘔吐、喉嚨痛七種病徵在BA.2個案中更為普遍。

研究同時發現,已接種2劑或以上疫苗的有病徵個案之中,感染BA.2較感染Delta更易引起發燒。

是次研究應用AI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識別出發燒、鼻塞、肺炎和呼吸急促這一組症狀,有預測未接種疫苗及有病徵的年長患者死亡風險的作用,同時有助安老院舍制訂照顧長者健康的策略。另外,ChatGPT從文字報告識別所有新冠症狀的特異性達94.7%至100%,其識別常見症狀的敏感度亦達85.3%至100%,顯示其能準確地處理文字報告內的數據。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研究員衛藴妍表示,通過採用文字配對演算法,能描述新冠症狀隨病毒變異及疫苗接種情況的演變,並證實AI大型語言模型可作為醫學研究工具,能將複雜的症狀描述轉化為結構性數據,有助醫學界在未來應用AI作流行病早期檢測、監測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