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救世軍皇后山學校全科結合AI 重學生思考過程及分辨對錯
引入人工智能到課程之中的學校愈來愈多,位於粉嶺的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就將人工智能(AI)元素加入所有學科,確保學生可以接觸最新事物之餘,亦能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本學年新到任的陳喜泉校長接受「01教育」訪問時提到,學生除了要學懂使用人工智能找答案,更要懂得分辨答案的真偽,特別是有些問題沒有絕對答案,學生要分析答案及提出個人見案。
各科加入AI元素防學生脫節 學中英文語法
自從互聯網興起,科技發展速度比過去明顯更快,陳喜泉校長於是以裝備學生應付十多年後大學畢業投身社會時的需要為目標,「如果而家唔畀佢哋接觸新事物,恐防佢哋未來會覺得脫節、學校幫唔到佢哋」,所以學校各科均有加入AI元素。
陳校長以中英文科為例,指學生可以將撰寫的段落交給AI平台提供修訂建議,從中找出及學習自己的文法錯誤,「例如中文科四年級,佢會學到一個句式『不僅‧‧‧‧‧‧還‧‧‧‧‧‧』,佢可以自己作一句,跟住再問嗰個人工智能可唔可以畀更多句佢,雖然本身功課只係做一句,但係佢學到自己有冇錯誤之餘,仲有更多句子去學下點做」。另外,學生亦會學習如何精準地發問,透過AI的答案知道自己是否問得合理。
學校於其他科目均有加入AI元素,例如數學科會以邏輯推理學習機器學習的基礎;普通話科可以透過AI為發音即時評分,讓學生即時得知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體育科更可以跳出文字及圖片的框架,利用AI識別學生的動作姿勢是否正確。
灌輸正確觀念免學生濫用AI 訓練思考及分辨答案對錯
不少家長也許會擔心子女依賴AI影響學習。該校資訊科技及STEAM統籌主任盧偉迪老師以抄功課為例,指出在AI出現前學生單靠Google已經可以做到;AI出現後學生也可回家在老師不知情下使用AI協助完成功課,所以學校的做法是先灌輸正確觀念避免學生誤用。
陳校長亦解釋,如果數學功課只需要回答最後的數字,學生亦很可能會使用計數機解決,所以他們會要求學生展示答題時的思考步驟及過程,方法之一是設文字題。他說不少學生都會覺得文字題困難,除了是題目較長外,更重要是學生需將思考步驟寫出來,而這些步驟目前亦難以借助AI完成。
他又以網上功課為例,學生可能會同時開啟瀏覽器搜尋答案,「我覺得都可以,都係時代進步後嘅能力主義」,但學生要懂得分辨答案對錯,特別是一條問題可以有多個答案,「你搵到嘅答案係咪唯一答案?」要訓練學生思考就不能再設下只有單一答案的問題,反而要像是開卷考試(Open-Book Exam),書本的資料只作參考,學生的答案需要經過分析及演繹。
校本課程助學生追尋夢想 校園電視台以AI生成虛擬主播
學校除了常規課程外,亦設有「STEAM X AI」課程,學生可以在校園內探索及建構夢想,並在校園電視台上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夢想。盧老師說,學生透過參與校園電視台會學到如何以AI生成主播及CG(電腦圖形),以至是完成整個劇情故事,對學生而言是重要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原來佢地都可以做到,唔係太難嘅技術」。
陳校長亦提到,課程的AI元素讓學生有機會完成原本難以完成的事,例如有學生想成為漫畫家開畫展,即使畫功一般亦可以有AI幫助圓夢,「教視覺藝術唔係要個個都係畫家,而係要學識審美,創意係個故事」。
就讀小四的廖珮琇表示,他自己本身畫功一般,從學校的課程學到使用AI只需要輸入關鍵字就可以生成想要的圖片,覺得十分好玩。同樣就讀小四的黃文謙就說人工智能十分有趣,「有唔識嘅都可以問AI,等佢解答我嘅難題」,他又笑說自己畫畫不錯,「但佢(AI)畫得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