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沈香林中學同創共學課程教AI生成圖像 學Prompt提升英文水平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屯門佛教沈香林中學於上學年(2022/23)推出「同創共學」校本課程,以保留即將消失的本地及中華文化為主題,教授學生各種新興科技及知識。課程最初包括VR/AR,後來順應潮流加入人工智能(AI),更特意納入圖像生成技術以提升課程的趣味及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讓學生學到使用人工智能的細節,學校於比較不同工具後選用容許自行設定多項參數的「Argil」。另外由於生成圖像需要使用大量英語字詞,學校順勢以此為學習場景,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左起)孫芷珊老師、何嘉琪老師、黃松安老師及林詩琦老師。(鄭子峰攝)

選用Argil因更具教學價值 調整參數學AI原理

現時坊間有多個圖像生成平台,較多人認識的包括Stable Diffusion及Midjourney,不過何嘉琪老師指該些工具只要輸入指令就會取得圖像,教學價值不高,「背後有好多AI嘅原理係要設定嘅」。他以Argil為例,指學生輸入指令之餘還可以調整仔細度,「(就像是)你要畫一幅畫,我畀桶油你,70就係我畀好多油你,我唔理你畫咩,你都要用完啲油,7嘅話就係好少油,所以你見到幅畫係未完成嘅,呢啲就係AI背後一啲佢哋要識嘅理念」。

何老師又提到,其他平台不能以同樣的指令生成同樣的圖像,而Argil的每一張圖像都會有獨特的種子,能夠確保一樣的指令可以有一樣作品,方便教學時比較不同指令的效果。另外,Argil不會生成不恰當的成人內容,圖像不會公開可以確保學生私隱。

佛教沈香林中學何嘉琪老師指,Argil的優點之一是不會公開在平台上公開學生的作品,可以確保私隱。(鄭子峰攝)

另外,因應一班學生同時使用Argil可能導致死機的情況,學校投資逾萬元於校內自設伺服器。黃松安老師指,伺服器由修讀ICT科的學生幫忙組裝,專門負責理生成圖像的工作,不但成功解決死機問題,更將生成圖像的時間由數十秒縮短至幾秒。

剖析問題層次 教學生問好問題

相信不少人使用人工智能時,都遇過答案與自己想像相距甚遠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提出精準的問題。何老師指,現今世代學生除了要有學歷,更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課程強調學生掌握發問層次,能夠提出好問題。

他以向人工智能發問「冬季奧運會在那裡舉行」為例,人類會直接提供地點,人工智能卻會提供一個包羅萬有的答案,「AI只會估,你問錯我會畀錯嘅嘢」,「原來我要問一條好問題,我要有地區、我問嘅種類」。他又說要人工智能代入不同角色同樣重要,例如要求以一般人或美食家身份撰寫食評,結果已經大有分別。

新方法學習英語 提升學習動機

任教英文科的孫芷珊老師表示,人工智能的興好剛好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鄭子峰攝)

人工智能主要使用英文,學生想要生成好的圖像,必須擁有豐富詞彙。任教英文科的孫芷珊老師表示,近年日韓文化大行其道,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變低,人工智能興起剛好可以用於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

孫老師說過去學生學習英文的方式離不開「睇文字去寫文字」,例如查字詞尋找同義字,圖像生成工具就可以將文字圖像化,學生可以生動地以圖像比較文字。她以學校於下學期教授學生撰寫食物相關的描寫文教案為例。學生完成文章後,可以即時以人工智能轉化文章成圖像,看到文章所描寫的畫面,亦可以將圖像與同學比較,以圖像中的不同效果認識不同字詞,更重要是學生會於過程中不斷修改文章,訓練自我評估能力,「語言課程嘅過程就係咁樣」。

重視資訊與媒體素養 教學生以AI畫自畫像

何嘉琪老師(中)表示,學校亦注重資訊與媒體素養,懂得分辨資訊真偽,慎防被騙。(鄭子峰攝)

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近年亦有使用人工智能作為行騙工具。學校的課程除了教育人工智能知識,更教授相關素養,時刻強調學生需要驗證資訊、防止被騙。何老師舉例,課程會教學生以人工智能畫自畫像,目標是以假亂真,「我有你Facebook,我拎你15幅相,畫到你出嚟就做咩都得」,「其實係好危險嘅,呢個係就係好好嘅切入點」。

數位學校老師亦特意以自己的相片為例子,向學生示範如何以將一張靜態的照片轉化成動態的短片,以引發學生思考人工智能技術對未來的影響,包括職場規劃,說現時連香港電台也有人工智能主播,變相現在即使樣貌端正亦不找表會較易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