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發明|創意零食罐隔30秒准開禁狂吃 薯片曾測出含可致癌物

撰文:尹嘉蔚
出版:更新:

薯片、芝士波零食不離手,想忍口但又缺乏動力,「零食時間守護者」可能幫到手,一名90後日本機械工程師嗜零食如命,於是發明創意零食罐制止自己狂吃零食。零食會致肥之外,其中可能含可致癌物丙烯酰胺,消委會過往檢查中發現全部薯片及薯條均檢出丙烯酰胺。

日本創意發明 零食罐自動上鎖每30秒才准開

日本大阪一位機械工程師カズヤシバタ(譯︰柴田和也)自己發明了一款創意零食罐稱為「零食時間守護者」(おやつタイムキーパー),他在日本生活百貨店先搜羅儲貯盒,然後改裝盒蓋,加設開關電源運作,每次在洞口取完零食後,蓋子自動關上並上鎖30秒,完全沒有辦法再打開,必須要等30秒後,蓋子上的紅燈轉綠燈,才能再重新開啟,而且洞口好窄僅一隻手勉強通過,想一次過取大量亦有難度,限制暴吃零食的機會,對經常薯片、蝦條不離手的人來說,可大大減少食用量。影片在twitter發佈至今已有188萬人見證,風頭一時無兩。

(圖︰日本magazine.cainz.com)

看下圖「零食時間守護者」零食罐操作︰

+7

薯片薯條零食 多含可致癌物丙烯酰胺

創意零食罐不只限制大人,對於家長限制小朋友吃零食也有助。零食及加工食品經常遭人垢病,其中的高脂、高鈉、高糖受關注,若經常毫不節制吃零食,可能將健康置於危牆。除了缺乏營養之外,零食中還含有丙烯酰胺,早前的消委會檢測中,曾發現77款預先及非預先包裝薯片、蝦條等香脆零食樣本,有70款含可致癌物質丙烯酰胺,尤其是經高溫烹調,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零食屬於高危。

在薯片及薯條樣本中,全部更檢出丙烯酰胺,含量介乎每公斤12微克至2,614微克,最高與最低相差近216倍,平均丙烯酰胺含量在眾多零食樣本中為最高,近30%更超出歐盟法規的基準水平。以往香港食安中心曾經檢測市售的馬鈴薯製品(薯片、薯條)、脆片(米餅、蝦片、粟米條及芋頭片等)、餅乾和芋頭製品,發現它們的丙烯酰胺含量也較高。

頭3位高丙烯酰胺含量的香脆零食,包括薯片、現炸現食藉薯條/薯塊及番薯片。(消委會提供)

丙烯酰胺廣泛用於工業用途,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可能令人類致癌」 (第2A組),表示對動物具有致癌性,會產生神經系統毒性作用,並且會損害生殖能力和影響發育,但流行病學研究尚無法證明為人類致癌物。由於,丙烯酰胺是基因致癌物質,也較難訂定安全攝入量。不過,消委會建議本港可參照歐盟做法,設定丙烯酰胺含量基準水平。相關新聞︰【消委會】薯片薯條全部樣本含致癌物附名單 油炸3貼士健康啲

資料來源︰カズヤシバタ(KAZUYA SHIBATA)@seevua twitter/magazine.cai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