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午餐】蔬菜卷多吃不覺睏 「吃好些」不代表自我放縱
近十年歐美開始有人推廣「全蔬食」飲食(Whole Food Plant-based diets),提倡以天然而營養密度高的蔬菜、水果、全穀和豆類作為飲食主要食材,並且棄用(或減少)精製、加工的食品,盡量維持食材本來自然形態。
攝影:潘思穎
長期「食錯素」貧血易倦
許思思她是個佛教徒,也是「全蔬食者」。茹素9年,過去一直認為吃素就是「掀開塊肉」,有飯落肚便可。大概3年前,她開始察覺自己很易累、手足冰冷、排便不暢,還開始出現貧血跡象,要靠服食維他命丸緩和症狀。而且家裏的傭人不擅長煮素,每餐來來去去都是煮菇類、豆腐與炒菜,結果黃豆、菇菌吃太多,也讓思思患上輕微痛風,走路時腳趾關節不時隱隱作痛。
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推動「全蔬食營養學」的組織Happy Plantarian,思思才發現自己一直「唔識食素」。「一直以來坊間也有人講超級食物,不過從來不告訴你每次吃多少分量。Happy Plantarian卻鼓勵我嘗試21天吃『全蔬』,教我怎樣煮得健康而豐富美味,我才知道真正『識食素』是講求蔬、果、穀和豆的均衡配搭,少了哪樣都不行。以前我最討厭吃豆,任何豆都不肯吃,但她們會將豆類打爛煮湯,又加上其他配菜裝飾得漂漂亮亮,不自覺地就吃進肚了。」
換掉白米白砂糖
開始吃全蔬時,思思將廚房的柴米油鹽都換掉,以原糖代替精製白糖,海鹽取代普通食用鹽,白米也以十穀米和藜麥等全穀代替。「人的身體是有機體,身體與生俱來懂得處理來自大自然的有機作物,但你吃一塊薯片、一粒爆谷,裏面有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身體就會問:『你係邊位啊?我唔識消化你喎。』要浪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它,個人就會容易累。身體有好多嘢同你講緊,但你沒靜下去聆聽。現在我每天留意身體變化,假如今天如廁不太暢順,或精神欠佳,我便會想想昨日吃了甚麼,然後再調整飲食。」21日下來,思思養成全蔬食習慣,甚至開始每朝6時到禪院上早課,整天都保持精神爽利不覺睏倦,現在再也不願吃過度加工的食品。
食存五觀 念一碗飯的因緣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種飲食會不會太「苦行」,思思卻說要對自己好點。「從前以為對自己好點,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結果通常變了放縱自己,因為人天生就喜歡懶、貪舒服。現在就發現對自己好,多少有些勉強自己,例如你想身體健康,你應該要求自己吃得好些,做做運動。要了解自己的潛能,然後推動自己朝那個方向前行。 」
佛學不只是喃嘸,有更多是生活智慧,對飲食自有一套看法。「經常講殺生,其實五戒中的殺戒不只要人不吃肉,還要鼓勵互生,包括每件物件要用久一點、減少浪費,連約朋友也不應遲到,因為你要他白等20分鐘,其實是浪費了他20分鐘的生命。」「哦…」我聽得豁然開朗,不期然的嘆服。她又續說:「佛教還有個概念叫『食存五觀』,在我們面前實實在在的一碗飯,它來自大地,它吸引陽光、水分,也包含很多人的辛勞,包括農夫插秧、收割,有人糴米,阿媽要洗米、煮米,通常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食存五觀』就是要我們知道它得來不易,久而久之,互生的概念會延伸去生活上每一件事物,懂得珍惜每一次相遇。」沒多久前她才講起第一次吃「過堂飯」,望見一碗飯只想起卡路里,邊吃邊暗地呻肥,現在已經將念頭延伸到天地、眾生,境界更上層樓。
是日午餐盒:五色蔬菜卷
講究健康之餘,現在思思更會花心思在味道上,絕非單調烚豆烚菜配糙米飯。這天她的午餐盒是五色蔬菜卷,輕輕烘烤過的全麥印度薄餅,上面鋪了些紅甜椒、紅蘿蔔絲、南瓜片、煎炒過的四季豆、羅馬生菜與紫椰菜,蔬菜清甜又爽脆,多吃也不覺睏。再舀兩大匙牛油果醬,夾帶少許檸檬酸香。蔬菜卷有齊整個下午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纖維,又有胡蘿蔔素、花青素、多種維他命與礦物質。對自己好一點,就是要吃得有益又美味。
若你也想跟我們分享入廚故事或心得,請把姓名、聯絡電話連同你的簡短介紹電郵至food@hk01.com。
全蔬食資訊:
Happy Plantaria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