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谷】80後做爆谷辭高薪厚職 被街客考起點解要做呢啲嘢?
若然廚師腸是大家的良伴,爆谷會否是大家入戲院的必備零食?
有一班爆谷愛好者將「迷戀」化成自己的親生兒,希望香港有自己本土出品的爆谷集結「人生四味」。不過,追求夢與想之際,為著心血結晶營營役役,卻惹來不寡的奇異目光。
攝影:鄭子峰
爆谷的香味讓人神往,它曾經是美國股災時戲院生意不濟的救兵,同時拯救了當年美國低迷的農業。爆谷從爆裂粟米「炸開」而成,當粟米內的油和水被加熱氣化,水分蒸發膨脹後,卻被不透水氣的外穀牢牢包裹,於是內部形成高壓的蒸氣,澱粉質開始被軟化,當粟米內部的壓力持續增加,外皮無法承受高壓時便被逼破,蒸氣、澱粉和蛋白質噴湧而出,當接觸空氣後,「泡沫」被快速冷卻及固定下來,於是形成了很脆的爆谷。
戲院有種魅力,某部分的原因正正因為是爆谷,它甜蜜的芳香盈滿空氣,這種以氣味行銷的手法(Scent Marketing),將爆谷的香味引到戲院各處,對顧客而言有種極大的誘惑。不過,即便是細爆谷,份量著實也不少,若然吃不完,一是丟棄;一是帶走。可惜爆谷容易受潮極易走味,如果有密封的包裝將保質期延長,滋味的爆谷便能攤分數天享受,那是種滿足。
果然,有一班人對爆谷的愛好,點滴化成有形的商品公諸同好。當中的舵手之一是Calvin,本來從事電訊業call center的管理層及幫父親打理食堂,他卻有自己更想要走的路。由於醉心於爆谷如同雪糕車般夢幻吸引,繼而不斷在網上鑽研食譜,甚至到美國學師及實習,研習爆谷美味的方程式。
不一定在戲院才可以吃爆谷,做成隨手的零食,在家中也可以品嚐,直覺爆谷有市場潛力,希望能研發特別的口味吸引大小朋友,並做啱香港人口味的爆谷。
單純的初衷,Calvin於是回港創業,拉攏相識多年的好友Jack及Alan,齊齊胼手胝足為爆谷謀新方向。除了Calvin,Jack及Alan本來有自己穩定的正職,Jack為保險從業員及協助爸爸處理地盤工作;Alan專業於飛機維修工程。三人終究辭退工作,自掏腰包,全心全意、全程投入與爆谷相伴。
按圖直擊工場製作爆谷實況,一蘿蘿爆谷「爆出」令人大開大界:
每天藏身工場近乎10數小時,馬不停蹄製作及包裝爆谷,以人手逐包、逐包貼上barcode貼幾千包,工場每小時則大約生產50包爆谷。他們笑言這進度太慢,趕上銷路較好的日子,動輒需要加長開工時數到14至16小時。每產一轉爆谷均需要試味,他們幽默自嘲:「食爆谷食到胃痛,已經無咩胃口再食正餐。」家人也開始埋怨工作時間太長,同時不禁懷疑此門生意是否可取:「未有咩成績,值得攞錢及時間去搏?」
不能厭惡;不可放棄。一來本於初心,二來「洗濕個頭」務要堅持,各人不想家人覺得他們純屬玩票,執意要咬緊牙關做生意。猶幸「屋企人」本於愛,仍舊支持他們的爆谷事業,建立Powcook本土爆谷品牌,自創四味:甜、酸、苦、辣,寄託哲理寓意人生四味,或者顯淺以明之,此四味在味蕾上最易識別。
按圖近看四味爆谷的介紹及價錢:
麻辣芝士味在網上商店中最為暢銷,本來它是跑輸大市的,因為芝士味爆谷極易「腍」。初時因包裝不當,所有心血付諸流水,悉數銷毀全部芝士味爆谷,成本統統蝕掉,但寧願堆田也比做壞招牌好。改良包裝及爆谷的尺寸後,麻辣芝士味竟逆流而上。現時冬蔭公味在大眾市場上較為遜色,不過我個人認為,先酸後甜的冬蔭公味比麻辣芝士更有特色。
創業之初,要丟棄的爆谷數量更多,見到粒爆谷連焦糖拉開似香口膠…真係掉到無心機。不停試;不停諗,將心得劄低喺簿仔牢牢記實。
既是老闆也是sales,在工場上耕耘外,他們三人會親自站舖。看他們的外型頗是俊朗,我以為這「有助銷路」,豈料他們認真地直言:「我哋嚇親人!」三個大男人賣爆谷,令女仔「有壓力」不敢上前購買。
更甚者,有些街客提出刁鑽疑問:「你哋咁後生,幾個男仔點解要做呢啲嘢?唔正經搵份工?」
Jack:「其實我哋係老闆…因為資金同人手未夠,所以先做埋sales,亦可以睇睇市場有咩反應。」
街客:「喔…原來係咁。你哋好勤力啊!」
偶遇一些「返頭客」再來光顧並推薦友人品嚐,此舉令他們大為感激有人捧場:
有人讚自己的「BB」!這份滿足感實在遠超一切勞苦。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食德好】,每$50可為12個家庭提供一餐回收蔬果及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