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食用水球】倫敦馬拉松派水新招 棄用膠樽水球全部吞得!

撰文:尹嘉蔚
出版:更新:
「走塑」,走膠飲管、膠杯蓋及自備水杯成為港、台餐廳推動餐飲環保的趨勢,要防止膠禍蔓延,少用膠水樽也相當重要,不少國際運動賽事中,現場有膠樽水免費提供給選手,運動員喝兩口水,或順勢將膠樽丟到路旁,賽事完畢後,數數累積起來的膠樽數量驚人。(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撰文:尹嘉蔚)
有鑑於此,9月在倫敦Richmond及Sussex展開的馬拉松比賽,以全面限用膠樽為號召,大會不再提供參賽者膠樽水,改以「食用水球」供水。(Beveragedaily)
此食用水球名為「Ooho」,於2015年首次誕生,現由倫敦專門研發環保包裝材料的新創公司Skipping Rocks Labs推出市場。Ooho是法文,法文中O(eau)有水的含意。(網上圖片)
食用水球的發明家由3名就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 Rodrigo García González、Pierre Paslier和Guillaume Couch研發,他們以「分子料理」概念為靈感,水因為表面張力而聚集形成水珠,而Ooho是仿照這項原理而成,Ooho水球使用了晶球化(Spherification)的技術,這是一種將液體塑成球形的技術。(影片截圖)
水球的物料以海藻萃取物做成裝水的容器,喝水時將容器一併入口,咬破水球后,所有物料可吞下肚。(Beveragedaily)
研發團隊表示海藻食用安全性高且繁殖率快,作為包裝原料不會影響生態,亦可調味和著色,作為其他飲料及液體的容器,最重要是減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及浪費。(影片截圖)
然而,有使用者擔心食用水球的衛生,對於吃掉包裝容器的接受度不一。對此,研發公司表示使用者可選擇撕開小洞來飲用水球內的食水,其包裝約4至6周,可完全被生物分解,抑止塑膠容器危害海洋環境。(網上圖片)
不過,也有人對食用水球提出疑問,譬如它的堅固程度比不上膠水樽,攜帶不便,尺寸也限於一口飲用水的容量,加上保存期限僅有4至6周,難以負荷長程或遠距離活動。(Pebblemag)
未來還有許多挑戰,不過在減少膠樽消耗的層面上,食用水球對環保帶來積極的貢獻。尚記得強颱風「山竹」為杏花村帶來一大片「膠海」,惹來「物歸原主」的議論,塑膠垃圾遺禍地球深遠。(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