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餸|年年有餘食剩點儲存?7招防食物中毒 隔夜餸幾時入雪櫃?
正值農曆新年期間,年菜準備好了嗎?專家提醒,7°C至60°C是「細菌生長危險温度帶」,菜餚長時間處於這個區間,容易滋生細菌及毒素,大幅增加食品中毒風險,加熱温度達70℃以上可殺除大部分微生物,但要避免多次復熱,沒吃完的菜,應包覆完整後放進雪櫃,不用先置室温放涼,並要留意雪櫃空間不超過八分滿,以維持低温。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日前舉行「年菜復熱要當心,蛇年團圓享安心」衛教記者會,台灣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表示,細菌在7°C至60°C的危險温度帶會迅速繁殖,菜餚如長時間處於此區間,容易滋生細菌及毒素,大幅增加食品中毒風險,所以要存放在低於7°C的環境,並用超過60°的温度加熱,為了維持低温,建議雪櫃留六至八分滿的空間。
雪櫃使用5大原則(按圖看清👇👇👇)
相關文章:入廚貼士|7~60℃係危險温度帶助細菌生長?學識雪櫃使用5大原則
林金富表示,復熱年菜時,確保加熱温度達70℃以上,目測冒煙的程度,可殺滅大部分微生物;避免多次復熱,使菜餚反覆處於危險温度帶;酌量準備每一餐,用心為家人準備料理的同時,減少食材浪費,也降低食品中毒風險,「諾如一人中獎,全家共享」。
台灣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說,台灣去年食物中毒通報第一名就是諾如病毒,主要透過食物和人類群聚等途徑傳播,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肌肉酸痛、疲倦等,且不管哪個年齡層都容易感染,且一定要用肥皂確實洗手,因為諾如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清除,如果本身是食品從業人員,感染後症狀消除達48小時才能復工。
相關文章:入廚貼士|台灣農委會5蔬菜防黑秘訣 薯仔宜浸清水鹽水或醋水?👇👇👇
台灣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技術主任蔡一賢表示,預防食品中毒要留意「五要二不」,分別是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儲存温度,以及不飲用山泉水、不採食不明動植物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生熟食材及刀具砧板應分開存放與處理,避免交叉污染,蔡一賢指出,民眾喜愛的蠔、蛤蠣等貝類,開蓋後需持續加熱3至5分鐘再食用,烹調後的菜餚,如果沒有立刻食用,應盡快冷藏,許多人會在室温下放到涼才冰存,但其實在食用過程已逐漸降温,沒有馬上冰反而會讓食物處於危險温度帶,採買回來的食材,可以依照每餐所需,分成適當份量再放進冷凍或冷藏。
相關文章:食物儲存|防米麪條雜糧發霉要怎樣存放?玻璃罐不鏽鋼容器屬首選👇👇👇
蔡一賢說,很多人因為「年年有餘」所以會留下剩菜,每餐菜色可以豐富,但還是建議控制份量,且有些如蛋類料理,其實就不適合再冰;魚肉、雞湯、魯肉湯等,冰進雪櫃後,下一餐建議取出所需份量加熱就好,避免整鍋反覆加熱又冰存。
延伸閲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