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預防|5旬漢切20粒瘜肉半年再長!改1飲食習慣即好轉助防癌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一名50多歲男子連續3次大腸鏡檢查都找到10顆以上的瘜肉,第一次切除20多顆瘜肉,後續有2次檢查都又找到10顆以上,直到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菜、肉的來源全改成魚類,瘜肉數量才大幅減少。

吃魚防大腸癌是有科學根據的!(Canva)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楊子緯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該男子首次就診是因糞便潛血呈陽性,所以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大概切了20多顆的瘜肉,耗費1個多小時的時間。且其中1顆更被確認是原位癌,也就是第零期,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真正的大腸癌。

楊子緯指出,男子半年後回診,再次做了大腸鏡檢查,竟又長了10多顆瘜肉,這次一樣全部切除,接着又過了半年,男子再次上門追蹤情況,未料又長了10幾顆瘜肉。病人感到非常疑惑,因為自從第一次檢查出原位癌後,他已經戒掉煙、酒、檳榔,「只差沒吃素」,不解為何瘜肉仍一直生長。

楊子緯表示,由於大腸瘜肉生成原因多元,除了基因之外,與飲食習慣也有相關影響,因此建議男子增加蔬菜攝取量,並將肉類來源改為魚肉,減少紅肉的攝取。後來男子第4次上門,這次瘜肉成功減少到5顆,第5次檢查時已完全沒有瘜肉,讓男子非常高興,決定繼續維持相同的飲食方式。

相關文章:地中海飲食|護心防三高飲食5原則 堅果油脂每天吃4類食物餐餐吃

+14

吃魚防大腸癌是有科學根據的!楊子緯說明,根據一項長達近15年的研究,涵蓋英、法、德等10個歐洲國家的52萬名參與者,並追蹤其日常飲食習慣,包括魚的攝取量及種類。結果發現,每周攝取魚和貝類總量超過357克(約2~3份)的人,比每周低於65克(約1份)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

楊子緯提到,即使每周只攝取100至200克魚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降低了7%,且脂肪含量高的魚類防癌效果略優於脂肪含量低的,單獨攝取貝類則沒有效果,研究推測跟魚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關,另外魚類富含維他命D、B12及硒、特殊胺基酸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長壽|98歲婆婆多菜少肉10多年沒病過 「5色素食法」助抗老防癌

+18

大腸癌|糞便沉落底是肉類吃太多?從大便可觀察膳食纖維是否充足

+1

延伸閱讀:

6種人有「瘜肉臉」!恐變大腸癌 醫:1類病患風險高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