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功效禁忌|護心延緩腦退化6好處煙點最高 2類人慎食恐致命

撰文:蘇翰林
出版:更新:

花生油功效|花生油幾乎是香港人最常用的食油,不過,可曾知道花生油初初的用途不是食油?花生油健康嗎?與同屬植物花油的粟米油、芥花籽油比較,哪個更有益?

每日宜攝取15-30%脂肪

不少人對吃油有誤解,以為吃油就完全不健康。但其實適當地攝取油分,有助降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並讓血管保持暢通。因油含有不飽和脂肪,是人類身體無法合成製造的必需脂肪酸,故此必須從食物中吸收,這些脂肪酸主要來自於植物油,花生油便是其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人為例,應吸取15-30%總熱量需求的脂肪,即約33-67克。

花生油是什麼?曾只用作點燈!

花生油是從花生中提煉出來的油脂,據《台灣文獻》記載,在清朝末年之前,花生油因耐燒,一直被當作燃燈照明之用,後來被價錢更便宜的煤油取代後,輾轉下成為民眾的食用油。

花生油耐熱的特性,使其一直也照明的油燈燃料。(網上圖片)

由於花生油價錢便宜,且富有堅果香味,因此漸漸受民眾歡迎。花生油一般分為精製花生油、冷榨花生油和初榨濃香花生油三種,冷榨的花生油因營養價值更高,價錢亦較貴。

精製花生油:經過精製後去除了花生的致敏部分,常用於快餐廳油炸食物(900毫升的售價約$36)
冷榨花生油:以低溫方法壓榨出來的油,比精製花生油更具花生味和營養(900毫升的售價約$70)
初榨濃香花生油:未經精製,有濃厚的香味(900毫升的售價約$45)

花生油功效|改善記憶力高穩定性6功效

花生油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和白蘆藜醇,容易被人體所消化吸收,適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保護心血管,有助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另外,花生油的脂肪酸比例有36%的omega-6和48%的omega-9,有助身體抗氧化降低膽固醇。在煮食方面,食油氧化會產生損害人體的自由基,而花生油具不易氧化的特性,有著較高的穩定性,更有利健康飲食。

1. 預防動脈硬化
2. 冠心病
3. 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4. 抗氧化
5. 降低膽固醇
6. 不易氧化,穩定性較高

花生油具不易氧化的特性,有著較高的穩定性,更有利健康飲食。(網上圖片)

花生油VS粟米油VS芥花籽油

花生油煙點最高

花生油的煙點是植物油當中,與大豆油一樣最高,約232度;粟米油約210度;芥花籽油約210度。煙點較高的食油不易起油煙,煎、煮、炒、炸等烹調方式都適合。

其他可高溫烹調的食油種類及其煙點。(截圖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花生油適合中菜;芥花籽油用途最廣泛

在烹調方面,粟米油雖煙點高,但穩定性較低,不宜長時間高溫加熱。消委會曾就食油的特點作比較,則建議粟米油適用於低溫煎炒;芥花籽油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煙點也高,因此用途最廣泛;花生油味道香濃,更適合中式烹調方法,提升食物風味。

花生油味道香濃,更適合中式烹調方法。(資料圖片)

花生油Omega-6含量高 攝取過量小心關節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花生油的Omega-6含量也很高,不宜攝取過量。因有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Omega-6,會轉換成花生四烯酸,會趨成發炎體質的前列腺素、介白素、血栓素等激素,或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肥胖等問題。據衛生署建議,烹調用油,每天不宜超過25克至30克(6至7茶匙)。

消委會曾為市面上的食油作評分,可參考:消委會食油|御品皇致癌物超標!百益17款5星食油橄欖油只忌炸雞?

花生油適合人士

花生油一般適合所有人食用。

花生油不適合人士

對花生過敏人士:

雖然花生油經高溫提煉後,令人致敏的花生蛋白含量已非常低。但坊間仍存在不少強調現壓、未精煉的花生油,聲稱更具原有香味。如食用含有雜質、提煉過程粗糙的劣質花生油,便有機會致敏。可能會導致蕁麻疹、發紅或腫脹,嚴重的話,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可能致命。建議應選購有信譽的食油品牌。

患有炎症的人士:

花生油富含Omega-6,會促進血液凝固,從而令炎症加劇。

花生油禁忌

應避免食用存放時間過久的花生油,因潮濕且溫熱的環境容易令花生油滋生黃麴毒素,中毒可能會導致發燒、嘔吐及黃疸病。消委會建議食油開封後宜在兩個月內食完。

有關揀油的5個小貼士:【健康食用油】用錯油易有致癌風險!煎炒煮炸焗5大選用食油貼士

選購食用油5貼士

1. 保質期: 大多數未開瓶的食用油,可在沒有太陽和光線照射或高溫的地方存放一至兩年;有些油的保質期只有一年,購買時應先查看包裝上的保質日期。
2. 發煙點:購買前可考慮所用的烹調方法作決定,如炒為主可選芥花籽油、花生油;炸為主應選用葵花籽油或米糠油,建議家裡配備不同煙點的食油。
3. 穩定性:食油能抵受高溫和是否容易氧化也是考慮因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環境下容易氧化而變質,長期使用重複加熱的植物油會促令血壓升高、血管阻塞。
4. 避免選擇動物性食油:動物性食油有豬油、牛油等已含不耐高溫的膽固醇,如果烹飪方式常常為高溫煎炸炒的話應避免選用,以免膽固醇氧化,攝取後影響心血管。
5. 留意食油特性:食油的質地及味道也會影響食物的風味。

參考內容: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