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家長、社工獻計優化共創明Teen 倡設兒童發展基金
「共創明"Teen"」計劃一名有抑鬱症15歲女學員的家長黃太接受《香港01》訪問,以過來人身份評價計劃的限制,及學員與友師若有似無關係的百般無奈。黃太是樂見政府踏出第一步幫助基層學童,惟指青少年需要更多情緒支援,認為招攬更多有與青少年共處經驗的友師:「即使友師工作上好出色⋯⋯可能佢哋未做爸爸媽媽,又可能無相關經驗,真係唔知點同呢個年紀嘅小朋友相處。」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成員黃敏靈認為,「共創明"Teen"」是「兒童發展基金」的「舊酒新瓶」,直言為期兩三年的計劃對孩童、基層家庭幫助不大,促請政府設立「兒童發展戶口」,從孩子出生時開立,由家庭、政府和商界三方共同為兒童儲蓄,並提供匹配的補助金,讓兒童長遠的教育和發展得到穩定資源。
施政報告2023・專頁|措施懶人包 派錢生育 樓市減辣 李家超KPI
黃太感謝政府幫助基層學童,舉辦活動讓他們增廣見聞,不過眼見有不少參加者也遇上類似其女兒Anna的困境,故希望透過傳媒向政府力諫,期望政府可優化來年「共創明"Teen"」計劃的執行細節。
反叛期青年更需情緒支援 倡挑選有經驗者為友師
黃太指,Anna的友師工作繁忙,不時離港公幹,難以時常與Anna保持聯絡,加上該名友師沒有教育或心理輔導的背景,與患有抑鬱症、性格內斂的Anna相處時常常無所適從,不懂得如何與Anna交心,甚至「相交」一年間也未察覺Anna受情緒問題困擾。
黃太建議,主辦機構在配對學員和友師時,應特別留意尤其需要情緒支援的學童,盡量分配有相關經驗的友師,倘在招募友師時能加入相關條件要求更佳:「除咗Anna之外,其實呢個年紀嘅小朋友都處於反叛期,即使友師工作好出色都好⋯⋯可能佢哋未做爸爸媽媽,又可能無相關經驗,真係唔知點同呢個年紀嘅小朋友相處。」
社工做中間人 連繫學童、友師
不過,黃太明白太多特定條件或令友師打退堂鼓,最終只會令友師人數不足,反而影響計劃質素,故她亦建議主辦機構的社工多做功夫:「而家啲活動去完就去完,無後續,不如叫啲機構嘅社工完咗活動之後帶住學員同友師一齊深化活動感受,分享下自己嘅嘢?有個社工帶住,點都好啲。」
此外,黃太認為計劃欠缺彈性,令女兒因友師未能抽空一起出席活動,錯過「心水」活動,建議主辦方設臨時友師,甚至容許一名友師帶領兩至三位學員出席活動,否則學員與友師長期也在「夾時間」上周旋,最終又錯失機會。黃太亦期望放寬計劃參加者年齡限制至高小,「讀緊小學嘅妹妹成日都問『點解家姐有得出街玩嘅』」,認為高小學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溝通能力,及早讓他們接觸新事物也未尚不可。
計劃亮點之一是向每名學員派發$5,000的啓動資金,成功完成計劃後會額外派發$5,000獎學金,合共一萬元。政府期望此舉可培養學童理財觀念,甚至長遠地培養學童的才能,惟黃太坦言反加重了家長負擔。她解釋,現時一期興趣班動輒數千,即使有津貼,家長仍須自掏腰包,期望政府增加資助金額外和延長計劃時間,確保學童可以年計地培養新興趣和技能。
資訊混亂 關學聯:受大判、細判機制影響
一向關注「共創明 “Teen”」計劃的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成員黃敏靈表示,有不少家長反映,計劃資訊混亂,以學童與友師互動次數為例,有家長聲稱機構要求達到5次互動,亦有的家長聲稱機構要求達到8次互動,《香港01》甚至向同為友師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了解,他同樣表示收到至少互動8次的要求。
《香港01》就此向社會福利署查詢,獲回覆指「計劃下友師與學員互動環節不少於12節,各地區營辦機構就有關互動環節的要求相同」。官方回覆與受眾接收到的資訊出現嚴重落差,黃敏靈認為這因為計劃如同分了「大判」、「細判」般運作,通常由社署發放資訊予「香港青年協會」即「大判」,再將資訊下達至協辦中心即「細判」,過程中容易出現資訊混亂的情況。
倡增撥資源、社工專責跟進個案
黃敏靈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細判」的服務機構,除可增聘人手處理行政事宜,確保可傳達正確資訊予家長及學童外,更可讓社工專責跟進個案:「好難expect(期望)友師同學生、家長傾兩個鐘,而社工正正要擔當起一個促進交流嘅角色,由社工預先同家長或者學童傾咗先,由社工同返友師講,社工再提醒友師有咩要注意。」
她又認為,計劃前期的友師篩選要更謹慎:「政府推行計劃應該從關懷、有愛、遷就角度出發,『共創明”Teen”』嘅向導係陪小朋友、情緒培養,所以一開始要有友師screening(篩選),確保友師有能力唔會乏略心靈問題……中學、高小正正係心理上最需要協助嘅階段。」
冀設「兒童發展戶口」 穩定長遠發展資源
黃敏靈形容「共創明 “Teen”計劃」是「兒童發展基金」的「舊酒新瓶」,始終認為為期兩三年的計劃,對孩童、基層家庭幫助不大。
無論做一年定三年都好,唔跳出個框架係對基層無幫助。而家講緊解決跨代貧窮、講緊培養長遠興趣,無可能係一年、三年就做到嘅事。即使佢哋而家拎到一筆資助,係咪等同有足夠資源培養佢哋由小朋友到青年?
長遠而言,她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台灣、英國等地設立「兒童發展戶口」,從孩子出生時開立,由家庭、政府和商界三方共同為兒童儲蓄,並提供匹配的補助金,讓兒童長遠的教育和發展得到穩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