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紫荊黨反對明日大嶼 倡一次過收八千公頃農地與祖堂地
本港住屋短缺,被視為社會深層次矛盾根源之一。紫荊黨則認為本港其實不缺土地,香港所以出現嚴重土地短缺以至高昂土地價格,問題出於政府一方面不敢動用公權力收回土地,另一方面又長期陷入 「土地財政」 而不能自拔所致。
因此,該黨就《施政報告》提出的36項建議中,表明反對「明日大嶼」計劃,認為只要本港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政府動用公權力一次過收回八千多公頃農地、棕地、祖堂地等「集體官契」土地,及對禁區土地和龐大郊野公園資源進行重新規劃,建立土地儲備,即能有足夠土地供發展,毋須推動造價高昂的「明日大嶼」計劃。此外,該黨也建議逐步把公營房屋建設重轉移至居屋。
堅決反對明日大嶼 不改革令北都難發展
紫荊黨表明堅決反對「明日大嶼」計劃 ,更認為應中止計劃。他們批政府迴避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反而選擇一條最為昂貴、註定失敗的土地開發路徑。他們倡議香港急需一次徹底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以合理的價格極大增加政府的土地儲備,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土地短缺與地價高昂的問題。
他們認為,若沒有上述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將會舉步維艱,成本高昂。而有了這樣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日大嶼」計劃就不再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倡一次過收回八千公頃「集體官契」土地
至於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方法,該黨倡議將土地開發的重點轉向 「集體官契」土地的全面收回,及對禁區土地與郊野公園的重新規劃。他們指,香港不缺土地,有約 75%的土地資源仍未開發 ,主張政府首先重新規劃禁區土地用途,引入內地建築公司,以盡可能快的速度蓋樓, 優先解決劏房居民的住房需求。
其次,以公權力輔之於市場機制, 一次性收回全部 8,000多公頃的農地、棕地、祖堂地等「集體官契」土地,以作為政府未來開發的主要土地儲備。
第三, 對現有龐大郊野公園資源進行重新規劃,以形成可供政府開發的備用土地資源 。
此外,該黨也認為現行的將舊樓收購價與同區七年新樓齡掛鉤的做法應該盡快終止 。
公營房屋建設重心應轉移至居屋
他們認為在土地回收上公權力的使用是建立在謀取公共利益的基礎上的,因此回收的大量土地必須「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認為政府宜考慮逐步摒棄「土地財政」的思維 ,拿出大部分的土地儲備,用於興建滿足基層民眾住房需求的公營房屋。
該黨更主張逐步退出公屋政策而轉向居屋政策 ,真正實現「居者有其屋」的願景。新的居屋政策應該以新加坡的組屋制度為標桿, 將居屋售價與市場房價脫鉤而與土地和建築成本以及基層民眾的收入掛鉤,並將居屋的覆蓋對象逐步擴展到大部分的工薪階層 。
強積金設兜底回報 改革醫保體系
社會保障方面,該黨主張政府盡快改革現有的社會救濟制度與強積金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以自身儲蓄為主、以商業保險與政府救濟為輔的社會保障制度,讓香港民眾享受基本的退休保障與失業保障。
他們建議將目前私營的強積金平台改為政府統一管理,政府為每一位香港居民建立統一的強積金賬戶 ,該賬戶下可分設不同用途的子賬戶,用於退休、失業、醫療、教育等 。 政府為這些強積金提供兜底的投資回報。
該黨又建議對現行醫保體系與制度做出根本性改革,並貫徹兩個核心原則:第一是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政府的補貼和保險的支援只是輔助,醫療費用要在個人、僱主與政府間合理分配;第二是鼓勵公營與私營醫保機構並存並相互競爭,政府對醫保市場保有積極干預的權力,確保社會整體與長遠利益不受侵害。
強積金平台上設置全民醫保卡,集個人繳費、僱主支付與政府資助於一體, 並與商業保險緊密結合,一方面用於支付個人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另一方面用於購買重疾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