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欲約陳國基交建議被拒 羅健熙:收民意渠道永不嫌多
民主黨本擬約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就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意見。該黨主席羅健熙今日(13日)指,陳國基以公事繁忙為由,婉拒會面。羅稱,政府選擇不和民主黨見面,可能與特首李家超取消行政會議示威區原因一樣:「接收市民意見的渠道太多」,但羅相信接收民意的渠道永遠不會嫌多、亦不應該嫌多。他希望政府有胸襟和該黨見面,無論如何該黨會繼續做好自己本份。
該黨今年的建議書有異於過去,沒有專門章節談及政改事宜,僅在前言中有一句提及。不過,羅健熙否認迴避政改議題。
對於陳國基拒絕見會是否等同政府忽略民主黨意見,羅健熙指作為政黨有責任提供建議,亦認為政府有責任聽意見,政府選擇不和民主黨見面,可能和特首李家超取消行政會議示威區的原因一樣:「接收市民意見的渠道太多」,不需要特別設示威區。
不能不斷問中央「攞著數」 必須奮發自強
不過,他相信接收市民意見的渠道永遠不會嫌多、亦不應該嫌多,他指民主黨仍然是一個代表部分市民意見的政黨,希望政府有胸襟和該黨見面。他表示,今屆政府不少公眾諮詢僅「水過鴨背」,冀當局加強諮詢社會,提升市民歸屬感。他又指,香港再不能只「依靠中央」,不斷問中央「攞著數」,香港必須奮發自強。
不設專章談政改 羅健熙否認迴避
民主黨稍後會政府提交的建議書有別於過去,沒有獨立章節處理政制問題,只是在前言提及一句「加強公眾諮詢到重啟政改,讓市民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力增加」。羅健熙否認迴避政改,強調該黨仍關心政改問題,僅於前言提及是因為政制問題是重要的社會背景。
夜經濟治標不治本 應思考如何令市民消費
今年是撤銷防疫限制取消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羅健熙指疫後復常進度未如理想,港人外流、資本和消費力隨之外流,加上國際政治波譎雲詭,外圍加息等因素,本地經濟情況未敢樂觀。至於政府近期表明要推動夜經濟,羅認為本港消費力不足,推夜經濟治標而非治本;開拓東盟及中東市場看來是較合理的方向。
至於如何提升本地消費力,他指影響社會經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已離開香港的消費力等,他指社會氣氛緊張,建議政府思考如何讓市民消費。同時,他亦質疑本港過度依賴內地旅客,建議著力吸引過夜及中長途旅客,及建議擴闊盛事基金資助範圍,並專為體育盛事設立基金,舉辦更多大型國際盛事吸引旅客來港。
融入大灣區的重點是認清香港獨特性
羅健熙又認為,政府在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之時,重點應是認清香港獨特性、香港有何優勢值得大灣區其他城市參考,而非只是輸出「消費群體」;若在融合過程中,香港的獨特性消失,實不利於香港和大灣區發展。他認為,政府的施政重點是要研究如何在「一國兩制」下保留香港獨特性,從而確保香港經濟發展。
他建議,政府認真嘗試改變管治手法及致力營造開放、包容、言論自由的社會氣氛,讓港人有更多空間發揮所長、釋放市民創造力與動力,留住人才之餘更吸引外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