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詳解產生辦法 李家超:議員愈多愈好「無科學根據」
政府公布了新的地區治理架構,重點包括區議會組成變化,由原先的全部直選加上27名當然議員,變成直選、委任及地區委員會互選產生,另外27名當然議員。整體議員數目亦由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479席稍為減少至470席。
此外,參選區議會要先得到當區市民及地區委員會委員兩部份提名,再經資格審查才能參選,而上任之後亦有履職監察制度。
直選、間選、地區委員會互選 共470議員
新一屆區議會共有470名議員,其中委任議員有179席,地區委員會有176席,直選則有88席,三者比例約為「4:4:2」,另加27名當然議員。
地區委員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地區滅罪委員會,「三會」委員可參選或提名別人出選所屬176席區議會議員,亦能提名直選參選人。每名直選參選人除了要得到當區50名居民提名,亦要得到「三會」共9名委員提名,方合資格報名。
任何渠道參選的人士,都需要透過資格審查制度確認,以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5月2日 政府公布重組區議會方案▼
直選整合44區 採用雙議席單票制
由於直選人數大減,選區亦整合為44區,政府稱因「時間緊迫」今次由政府進行畫界,而不是由選舉管理委員會負責。每區議兩個議席,直選選舉採取兩議席單票制。
根據政府文件,新一屆區議會選區大減,其中灣仔及離島兩區只餘下各1個選區,即只有兩個直選議席。觀塘、沙田和元朗有最多選區,各有4區及8個直選議席。
政府發言人指為了讓第七屆區議會如期在明年1月1日就任,會盡快完成修例工作,以期在今年年底舉行選舉。當選或獲得委任的人士,將會成為區議員,酬金與津貼與現時的區議員相若,而區議會主席則由18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不設副主席。
履職監察制度 主席可向民青局投訴
此外,區議會將設履職監察制度,區議會主席可向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投訴區議員,當局會進行調查,若區議員對調查結果不滿,可向政務司司長提出上訴。
對於現時已經有《國家安全法》,並設有資格審查及履職監察已經可以確保愛國者進入體制,為何仍要減少直選議席,特首李家超未有直接回應,僅表示政府考慮到2019年後區議會亂象,因此制度要考慮整體利益。
至於若認為亂象是由直選產生,為何不直接取消直選,李家超稱多元化渠道可以廣納不同人才,又強調是次方案以社會福祉為主導,令社會上各個有志之士有更多機會加入區議會。
李家超稱,議員愈多愈好是「無科學根據」,直言區議員僅處理小區,會變成「一棵樹唔睇,淨係睇一塊葉」,他強調要注重地區事情同時,亦要有觀念注重大局,強調「碎片化」、「只看樹葉」非好事。
▼5月2日 政府公布重組區議會方案▼
新一屆區議會如何組成?
新一屆區議會將會分三大組成方法,包括直選、委任以及三大地區委員會互選,而三大地區委員會即是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及滅罪委員會。
三大產生方法的比例如何?
直選議席將大跌至約兩成,只餘下88席,其餘為委任及地區委員會委員互選,各佔約四成。委任議員有179席,地區委員會則有176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