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 直選、委任、地區委員會互選產生 參選須審查
新一屆區議會組成方案今日(2日)出爐,政府下午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特首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以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
來屆區議會將分別直選、委任以及三個地區委員會互選,直選席位有88席,比例大降至約兩成。參選者提名門檻將會增加,除了當區市民提名,亦要得到地區委員會委員的提名,並且必須通過資格審查,以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政府今日(2日)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特首李家超指,第六屆區議會2020年開始,大量區議員作出違反區議會行為,有區議員鼓吹港獨、助長黑暴、阻止特區政府施政製造對立、漠視民生、損害市民福祉、破壞香港利益。
他指有人不願意宣誓辭職甚至被DQ,有300多名議員離任,479名議員只有146名在任。他認為不能接受,要撥亂反正,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有三個原則。第一,國安必須放在首位,第二要貫徹愛國者原則,第三體驗行政主導。
方案主要兩部分,包括優化職能及改組成,讓其回到諮詢目的。第二是完善機構,增強效能。
委任、地區委員會、直選比例4:4:2 另27名當然議員
李家超提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六大重點:
1.區議會組成:第七屆區議會議員總數為470名,委任、地區委員會、直選比例約為4:4:2,委任議員有179席,地區委員會有176席,直選則有88席,另加27名當然議員。
2.引入資格審查制度,任何渠道參選都需要透過機制確認。
3.區議會主席由18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不設副主席,而區議會職能回到《基本法》97條下非政權定位。
4.區議員酬金和津貼與現時相若。
5.引入履職監察制度,嚴重問題會有合適處理。
6.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以及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委員會負責領導地區治理整體策略、政策和措施。而專組則是統籌和指揮各政策局和部門地區工作。
麥美娟:市民可向不同人求助 「不局限於直選議員」
麥美娟就區議會作出詳細介紹。麥美娟指,在區議會職能優化上,區議會必需要回到《基本法》中所指的非政權性諮詢組織,完善後會要求區議會做她諮詢、轉介服務、提供與康樂相關等服務,又指區議會要為政府凝聚民心。
她指,重塑後的區議會主席將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可委任委員會、區議員擔任委員等,統籌地區工作,可協助市民更好生活,不設副主席。
而組成方案方面,區議會議席將與現有議席相同,比例為4:4:2(委任、地區委員會、直選),她認為多元化的組成可令市民向不同人求助,「不局限於直選議員」。
「時間緊迫」政府直接畫界 全港分44個選區
曾國衞指,特首會親自委任179席議員,以用人唯才原則委任愛國愛港人士。176個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以三會全票制選出,增強地區委員會與區議會聯繫。
直選方面,曾指由於「時間緊迫」,今次由政府直接畫界,而不是由選舉委員會負責畫界。政府將全港分為44個選區,採用雙議席單票制,過往有人指區議會選區小,現時需要爭取更多選民支持,認為可以令視野更宏觀。
地區委員會界別需要三會各3票提名,直選議員額外需要50名當區選民提名。
資格審查方面,曾指成立「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由2至4名官守、1至3名非官守委員組成。委員會要考慮是否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有必要可參考國安委意見。
曾指,18個地方行政區維持不變,但成立44個較大的選區,將原本的選區重新組合。方案會納入修訂條例予立法會審議。
加入履職監察制度 區議會主席可向民青局局長投訴議員
就區議員薪金、津貼等,麥美娟表示,政府為支持區議員進行地區工作,他們的薪金將與現時相若。她又指為令市民可在區議會中直接得益,令區議員盡責服務市民,故當局將加入履職監察制度,詳情包括當民青局局長收到區議會主席(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投訴後,當局會進行調查,若區議員對調查結果不滿,可向政務司司長提出上訴。她又指民青局將會制訂公開的指引。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特區積極進行草擬工作,修例涉及6條主體法例及14條附屬法例。涉及區議會職能、組成方法、加入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加入產生辦法、設立區議會資格審查、監察履職情況。
陳國基:有大局觀地處理地區問題
為強化地區治理工作,陳國基表示政府將設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會定期向特首匯報相關工作成效、審視工作成效及資源調配等提供指導性意見,預料年中將成立該委員會並召開會議。
他續指,在高層監察下,政府更會設立「地區治理專組」將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負責處理地區老、大、難的工作,以全局觀及更宏觀的角度處理地區問題,「專組」根據「領導委員會」定下的方針策定相關政策,料今年中召開首次會議。
他指,新方案帶來多個好處,包括可令政府有效策劃及推展地區工作;由專員任主席,可更好統籌三會、區議會及關愛隊;讓愛國愛港、有志服務港之士多渠道進入區議會,令政府立體考慮問題;引入委任及間別議員,可以矯正區議員以政治及民粹議題掛帥的問題;有大局觀地處理地區問題;帶來政治局面穩定性;確保愛國者治港;履職監察機制可回應市民訴求,確保區議員盡責;強化地區政治架構等。
資格審查和履職監察下為何減少直選? 李:考慮整體利益
被問及僅資格審查及履職監察已經可以確保愛國者進入體制,為何要減少直選,而民主成份大大減少會否未能反映地區意見?又被問及如亂象的根源是直選,為何不全部委任?
特首李家超稱按實際情況作出,考慮了區議會亂象,包括港獨、攬炒、黑暴。他指制度不是單一、是制度完善,表示決定是考慮整體利益。
他認為增加更多人才提供服務更好,某地區有設施,如有貨櫃碼頭,有運輸背景的人可以幫助;渠道多元化可以廣納不同人才,讓其進入區議會,達到最佳效果。
最終目的建設社區是「幫市民」,認為以前「行錯路」,讓港獨、助長黑暴的人進入區議會是「不爭事實」,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現時要「行返啱」。
▼5月2日 政府公布重組區議會方案▼
已有國安法為何大減直選議席? 李:制度助香港遠離亂象
被問到政府多次強調2019年社運為港帶來的影響,惟在《香港國安法》下,為何政府仍需大減直選議席?李家超指,2019年的事件是香港的災難,想緊記於心,指制度可以協助香港遠離亂象。
另外,李家超指是次完善方案以社會福祉為主導,令社會上各個有志之士有更多機會加入區議會。他指,第六屆區議會的景象已證明了社會不能重回亂象。
提到區議會主席一職,他指主要為提供服務,反映為政府加強對區議會治理的宗旨,區議會會着重諮詢及為市民提供服務,而區議會成功與否是在乎議會為市民帶來了甚麼福利。
被問及地區治理方案有何積極作用,對民生發展有何變化。李家超指,落實「愛國者治港」,就不用分神處理區議會做不應該做的事,不用擔心區議會危害市民利益。
▼5月2日 政府公布重組區議會方案▼
被問到選區擴大,但直選議員減至88席,意味直選議員需要服務更多居民,會否擔心議員難負荷?李家超稱,議員愈多愈好是「無科學根據」,直言區議員僅處理小區,會變成「一棵樹唔睇,淨係睇一塊葉」,他強調要注重地區事情同時,亦要有觀念注重大局,強調「碎片化」、「只看樹葉」非好事。他又指,三類議員將會各展所長,不論是委任、地區委員會選舉或直選,最重要的都是視乎區議員能否為市民提供良好服務。至於會否為區議員定立KPI,李家超未有直接回應。
麥美娟指記者所引述的議員與居民比例是不正確,她指整體服務市民的區議員人數並無減少,相信區議會由三組分類產生議員,可以更好解決市民問題:「唔想見到市民搵服務嘅時候得唔到幫助」,她又指區議員可一同成立聯合辦事處,增加地區服務點,達至協同效應,令市民得到真正的幫助。
政府指委任制是用人唯才,問及如何挑選及具有認受性。李家超指委任制度不是新制度,各諮詢組織都有委任,原則是特區判斷是否有能力及有積極作用,考慮其知識及經驗,並指政府都認識不同地區人士。
至於三會任期與區議會任期不相符,會否調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指,現時三會「任期一致」,有需要會在地區治理工作推行期間視乎需要改變。她指三會都是地區人士,容易找到熟悉社區的人,認為由他們互選十分恰當。
參選人須「三會」提名 李家超稱確保可真正服務市民
被問到政府恢復委任議席,是否制度退倒?李家超強調,2019年的社會情況是不能再出現,「以前未出現嘅時候,我哋考慮嘅嘢未必有咁全面,否則再畀黑暴、攬炒,會影響到香港」。他指,區議會以往功能超過《基本法》中的要求,故決定增加渠道、條件,對香港整體利益對港有利,希望方案可幫到港人。
直選方面,候選人要獲得3個地區委員會共9個提名票,要篩選後才讓市民選擇,當局是否不相信市民選擇?曾國衛指,三會了解地區事務,首先讓「三會」提名,可確保區議員可以真正服務地區及市民。
有指特區介紹方案沒有談及民主,直選約20%甚至較1982年區議會選舉更低,又問及特區指過往的路是「行錯路」,是否等於過往選擇出錯。
李家超指《基本法》第一日就說明區議會是諮詢架構,香港不同時間有不同情況,2019年有人宣揚港獨,要保證不會重複出現。
至於異見人士仍有方法參選?李家超指,現有制度只排除追求攬炒、黑暴、與港利益互相違背的人進入區議會,強調「唔關政見事」,只要符合資格要求,即可參選。
麥美娟補充指,區議會將不設副主席,重申由民政專員擔任主席,可從中協調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同時收集民意,協助向政府反應意見。
被問及直選議席會否有機會再增加,李家超指認為這個制度符合香港利益,好的制度要長時間運作。
三個地區委員會分別為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及滅罪委員會,目前所有委員均由政府委任。是次部份區議員由三個委員會的委員以全票制互選產生,是首次循此途徑產生區議員。
過去政府主要委任區議員進入地區委員會,自從2019年泛民在區議會大勝之後,政府重新委任時就只委任建制派人士,包括大批在選舉中落敗的建制派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