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疫遜星洲 張炳良嘆港不敢為天下先:感覺等上意 如何展獨特?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疫下各地復常步伐不一,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競爭力此消彼長,成為社會焦點。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在《明報》撰文,分析香港近年可能被新加坡超越的原因。他明言新加坡抗疫表現今年明顯超前,香港卻予人事事等中央指示之感、畏首畏尾,但求中央「優惠」,這完全無助於展現「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性。
2019年動亂及疫情 拉開了港星差距
張炳良指,香港和新加坡於憂患中發展至今天的世界重要樞紐地位並非偶然,有上世紀冷戰機遇及亞洲崛起的背景。他指,香港過往不少政商界中人視新加坡為「老二」,若果香港回歸中國後,在「一國兩制」下既保持原有特色,又乘國家復興而增強國際樞紐地位,則新加坡根本難出其右。
他認為,香港的制度和基建優勢仍然存在,長期賣點是內地透過香港與西方接軌,西方透過香港進入中國。1997年至今,亞洲金融風暴、沙士、全球金融海嘯等觸發全球經濟不穩,無一不同時衝擊新加坡,但正正是2019年的社會動亂及往後的疫情,拉開了港星差距。
新加坡治疫表現本比不上香港,但到今年明顯超前。當香港仍在怕被批「躺平」時,新加坡輕舟已過萬重山,抗疫復元做出亮麗成績,展現再平衡風險的判斷力和領導力。香港卻予人猶豫徘徊、要靠中央指示之感。樂觀者預期疫情過後,遊客、盛事和生意總有回來的一天,但政治因素令香港的自由開放和前景受到前所未見的國際懷疑。
嘆港表愛國照學內地 怎能展現「一國兩制」獨特?
張炳良提到,香港從前的決策敢為天下先,現今卻處處等新加坡、上海、深圳等做了才敢仿效;從前曾極端自信甚至自大,如今卻自信以至自尊失落。他反問:「若事事畏首畏尾、像紮腳小婦,但求中央優惠,或為表愛國而照搬內地一套,那香港怎能展現『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性?」
他擔心香港原本的地緣優勢,在中美對峙下變得尷尬及「兩不討好」,若太著眼內地會失去獨特優勢及西方重視,新加坡正是看準香港窘境,「當它擁有比香港更大的地緣政治空間時,香港的樞紐吸引力便打折扣。」張炳良於文末提到,留人才、搶人才不能只靠所謂宜居宜業優惠措施,因為新加坡能開出比香港更好的條件,香港要競爭不單要「講好」,更須「活出」一個多姿多采的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