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超越香港躋三甲 陳茂波:毋須妄自菲薄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早前發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跌出全球三甲僅排「梗頸四」,新加坡超越香港升至第三位,與紐約及倫敦並列全球三甲。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9日)在網誌特別指出,「香港總得分實際上增加了10分」,歸咎疫情拖累排名。

陳茂波列出多項經濟數據,嘗試解釋香港比新加坡更有優勢,例如本港金融業貢獻是新加坡1.5倍、港股去年總成交比獅城高出20倍等,強調「香港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須實事求是、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強調,香港相比新加坡仍然有不少優勢。(陳茂波網誌)

陳茂波在網誌為香港跌出三甲作出解說,他指香港總得分實際上增加了10分,升幅比紐約和倫敦多,惟疫情限制了對外往還,影響金融從業員對香港的總體印象,拖累了評分及整體排名,而指數每年發布兩次,某次得分與排名的上落,或更多是受短期因素影響。

若我們全面審視客觀環境和因素,便會明白香港實在是充滿機遇、前景亮麗。跟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比較,香港最大、最核心的優勢,在於我們是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並具有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角色,這也是我們籌劃香港長遠發展的根本起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認為,香港「實在是充滿機遇、前景亮麗」,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角色,然而,坊間將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業作比較時,僅依賴了一些「模糊印象」。

陳茂波指,坊間將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業作比較時,僅依賴了一些「模糊印象」。(資料圖片)

指港股去年總成交額超出與新加坡20倍

陳茂波指出,香港在金融業的經濟貢獻在2020年達760億美元,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港股市值超過42萬億元、合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兩倍七;港股去年全年總成交額為41萬億港元,為歷年新高,與新加坡僅1.9萬億港元相比,高出超過20倍。

他又指,本港是亞洲區內最具規模安排國際債券及內地離岸債券發行的中心,佔區內發行額的34%,規模比新加坡多六倍;現時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800億美元,比新加坡高四倍。

香港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須實事求是、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指,憑着「一國兩制」,讓香港有着獨特地位和優勢。(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憑着「一國兩制」制度優勢 機遇大於挑戰

未來本港會面對環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增大、市場競爭變得更尖銳激烈,及逆全球化帶來的變數等挑戰,但陳茂波認為憑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一國」之內香港有着國家的堅實支持,「兩制」之利成為國家連接世界獨特的橋樑、窗口和平台,因此本港的機遇是大於挑戰。

「一國兩制」是我國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也讓香港有着獨特地位和優勢。「一國」之內,香港有着國家的堅實支持,也受惠於可直接全面參與內地龐大市場發展的位置;「兩制」之利,讓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保留普通法系統和司法獨立,維持高度自由開放,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成為國家連接世界獨特的橋樑、窗口和平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金融峰會翌日增辦「國際投資對話」研討會

本港11月將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陳茂波指籌辦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金管局將聯同金融學院於峰會翌日(即11月3日)增辦一場「國際投資對話」研討會,題目為《投資於風雲變幻時》,邀請多位重量級人物,包括傳統長倉基金、老牌私募基金、基建融資專家、大型對沖基金等,分享在現時風雲變幻的宏觀環境下如何應對挑戰及抓住機遇。

他又指出,隨著疫情持續緩和,防疫策略亦相應調整,抵港人士的隔離及檢疫安排放寬至「0+3」,為整個社會的復常邁出重要的一大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大減低了跨境出行的不便,有助恢復國際社會對香港作為對外開放、資金和人員高效流動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我們亦逐步恢復海外出訪活動,希望盡快加強宣傳香港的發展機遇與潛力,說好香港故事。」他相信會繼續吸引世界各地的頂尖金融、其他領域的人才和企業落戶這裡,擁抱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