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11月放寬至「0+7」障礙重重?李家超的第一道政治難關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隨着新冠疫情升溫,香港防疫政策路向再度成為焦點,其中,本港會否在11月取消酒店檢疫限制最受關注。《彭博》早前報道,政府傾向今年11月取消酒店隔離政策,更指特首李家超傾向放寬但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不同意,後者在網誌批評有人「說是非」,否認特區政府內部有分歧。
姑勿論誰是誰非,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特區政府在防疫政策上面臨重要的分岔口。有政界人士坦言,縱使現時疫情反彈,但要維持香港長遠競爭力,放寬檢疫政策至「0+7」甚至更鬆,其實勢在必行。而目前正反理據亦已相當清晰,李家超需作出一個政治決定,確立以及向全社會闡明防疫政策路向,會否、在何種條件下可以走向全面復常,這是新政府上任後,第一個要克服的政治難關。

▼9月4日 警方公布一連7日嚴厲執行防疫法例▼

+3

競爭對手紛鬆綁防疫 香港顯落後

自第五波疫情至今,本港對外聯繫一度中斷,嚴厲的外防輸入政策亦導致外國有所不滿,美國政府對香港現時的旅遊警示為第三級「重新考慮前往」,內容大篇幅提及香港的檢疫隔離政策和社交距離措施,一旦確診有可能導致家長被迫和子女分開,這大大影響本港營商和投資環境,尤其在主要競爭對手近月都紛紛放寬對內和對外防疫限制之下,香港仍然要求入境人士接受「3+4」檢疫,顯得相對落後;對於日理萬機的外資銀行高層、海外運動員等等而言,亦無疑是「趕客」之舉。

有不願具名的資深建制派提醒,無論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七一重要講話,還是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近日闡述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皆十分強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一國兩制」下的獨有優勢。該人指,其實如果將中央領導人的講話換個方向來說,要反問的就是「沒有了國際聯繫,香港還剩什麼」。這不是說幾句政治正確的口號就可以解決,而是香港要在國家發展的歷程中佔一席位,長遠必須思考的角色問題。

領導人重視香港國際地位

隨着本港疫情於4月開始放緩,政府亦深知長時間與海外隔絕無異於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讓人,先後取消個別國家地區的禁飛令和航班「熔斷機制」。而本屆政府上任前,盧寵茂亦在6月早早表明會爭取縮短旅客檢疫期至5日或更短,可配合家居隔離。他和李家超都先後表明,一切要視乎數據,作科學決定,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整個政策大方向都是由緊走向寬。

在各方期待下,政府於8月中旬公布「3+4」檢疫安排,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測,配合「紅黃碼」制度推行。雖然入境檢疫限制仍然存在,對外資銀行大班而言未必吸引力很強,但政界普遍視之為進一步放寬的試點,對下一步「0+7」引頸以待。

特首李家超。(資料圖片)

抗疫終局?李家超強調保護老幼、醫療

不過本地疫情反彈之勢持續,到8月下旬迫近每日新增一萬宗的關口,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政策走向。《彭博》上周四的報道,主要內容是指李家超傾向支持於在11月的活動之前取消酒店隔離的做法,以顯示香港已經恢復正常運行,要趕在金管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之前取消酒店隔離安排。

特首辦同日晚上隨即發聲明,重申政府防疫政策5點原則,包括:(一)不躺平,持續控制確診數字,更好管理風險和提升應變能力,防止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能力;(二)減重症和減死亡;(三)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長期症患者;(四)以科學精準的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減低管控人數和管控範圍,容許最多的日常活動和涉及的人數;(五)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的競爭力。

政府的聲明,潛台詞的其實就是會繼續嘗試在防疫與復常/恢復對外聯繫之間取得平衡。當日李家超曾舉行記者會,交代逆向隔離進度,被問到本港抗疫終局是甚麼,他說整體抗疫政策基礎是要保護高風險人士,公營醫療體系可維持應付疫情及一般服務的前提下,才容許社會有最大空間放寬社交距離及與國際接軌。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資料圖片)
如此文章令我聯想到數年前內地熱播描述宮廷內鬥的劇集《延禧攻略》,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並不重要,反正就是電視劇劇本,觀眾喜歡看而成為熱播又或能達到編劇的目的便是成功了。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9月4日網誌

官方否認內部分歧 防疫理念實質面對兩難

直至前日(9月4日),盧寵茂在網誌上嚴正澄清:「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對整體抗疫政策一直都是目標一致的,我們會繼續根據疫情發展而調整個別措施,以達致精準抗疫。」不點名批評《彭博》報道製造事端。同日行政會議成員、前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亦加入防疫政策討論,認為現時說新冠病毒「流感化」是言之過早,不贊成提早解除防疫措施,更批評有個別專家主張鬆綁防疫政策的言論。

有建制派人士提醒筆者,盧寵茂前日發表的網誌,固然強烈否認與李家超意見分歧,但實際上沒有否認現時政府面對的兩難局面——即在疫情反彈之下,談何條件繼續鬆綁檢疫政策;高永文的言論,也進一步突顯兩種理念仍未得以調和。有行會中人則指,李家超的抗疫大方向是朝向鬆綁,但必須按部就班,現時每日確診過萬宗,未是合適時機再放寛,但肯定不希望走回頭路,又指李家超為人非常謹慎,對外通關要兼顧醫療系統、對內地影響等因素。

田北辰:「0+7」外商亦未必接受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出,現時政府的重點相信是盡力避免重症和死亡個案的出現,以及醫療系統負荷,而本港競爭力由於檢疫政策受損,「已經俾新加坡撳住嚟打,搶晒啲人才」,所以政府非常希望開放檢疫政策。據其了解,一些外商、外資銀行高層即使是「0+7」安排都不滿意,認為應該與其他東南亞鄰近地區尤其新加坡看齊,毋須接受檢疫自由活動,因此原則上希望政府盡快將檢疫安排變為「0+7」,然後觀望成效一段時間,再作適量的優化,例如定期核酸檢測下容許自由活動。

但他坦言現時疫情升溫,如果貿然放寬檢疫安排,即使對疫情實際影響有限,政治觀感上亦難免被質疑為「躺平」,因此如何在放寬檢疫與本地疫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是政府未來要交代清楚的事情,亦是本屆政府上任至今第一個政治難題。他補充,中央領導人多番表明重視香港的國際地位,其實某程度對本港放寬檢疫已經「開晒綠燈」,問題只是李家超在政治上如何做得「好好睇睇」。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指出,站在商界角度當然是希望檢疫隔離日數愈短愈好,尤其10月是展覽活動高峰期,接下來11月亦有很多面向國際的活動及會議,不過香港自身始終需要做好自身的疫情把關工作,如保護一老一幼、加快疫苗接種防止重症和死亡,相信政府會繼續按實際情況調整政策。

另一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形容,香港競爭力對比鄰近地區確實處於下風,盡快恢復經濟自由活動,應是政府優先議程之一,只不過有需要思考如何在不「躺平」的前提下進行,這是相當高挑戰性的議題。

陳凱欣:老幼疫苗接種不足 政府對放寬有所顧忌

曾任食衞局政助的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現時相信全香港任何人,包括政府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都明白復常、維持香港競爭力的重要性,但天平的另一端,是本港公營醫療體系有機會再崩潰、醫護不勝負荷、老人和幼童病歿,重現3月時的災難局面,政府不可能容許這種事發生。其中,病毒的即時有效繁殖率仍然高於1,而昨日新增個案有3,444宗由學校呈報,這些數字必然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因此談進一步放寬檢疫,確實未必符合當前的語境。

她同意,即使要收緊防疫政策只能針對未有打齊針的市民,很難要求「乖」的市民陪同他們「受罪」,而「一老一幼」的高風險群組,正正是打針比率最不理想的一群,所以希望政府在推高疫苗接種率方面進一步下功夫,確保復常之路不受阻礙。至於是否需要推行更多強制打針的措施,就交由政府衡量政治風險後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