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一年︱馬嶽:香港重回殖民地不談政治年代 民主化未見出路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港區國安法》去年6月30日晚上11時在港頒布並直接實施,回望過去一年,中央先後為港制訂《港區國安法》、改革選舉制度,這套「組合拳」一次過處理中央對香港的兩大不滿:有人提出分離主義、把香港當成外國勢力滲透和顛覆的基地;選舉制度安全系數不足,反對派有「變天」機會。
《香港01》專訪兩名對香港政治有深入研究的學者,討論國安法一年以來對香港政局的影響,首集為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他表示,一年以來北京對港的兩大舉措,在香港形成「肅殺」的政治氣氛,而在「紅線」不明確情況下,公民社會的「寒蟬效應」已經生成,形容香港政治氣氛似是回到民主運動前的英殖時期——一個大家都不願或不敢談政治,只能專注賺錢的時代。
對於民主化進程,他認為議題已上升至國家安全層次,短期內看不見出路。
國安法一周年系列之二

被拘控者人數不算多 惟身份有「廣泛代表性」

特首林鄭月娥等官員在國安法通過前夕,曾表示國安法只是針對「極少數人」,不會影響一般市民。一年過去,國安法多次動用,其中民主派35+初選案,去年7月初立法會民主派初選的其中47名參與者,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至為轟動。立法至今,國家安全處至少拘捕114人,約60人被檢控。

馬嶽提到,百多人被捕,從「絕對值」來說人數是不多,但涉及的光譜、行為卻很廣泛,遍及整個反對陣營,套用政府說法,被拘控者在民主派內有「廣泛代表性」。他指,現時未有案件審結,不知入罪門檻,但從執法部門的執行情況來說,似乎很多行為都可以運用國安法打擊,包括政治評論,「紅線」顯得模糊,「似乎沒有人知道實際標準在哪。」

「大半個反對陣營都可能有事」

被問到這是否與官方當初的說法有異,馬嶽說:「我不敢說這是否針對『大多數人』,始終一個社會不會所有人都關注政治,但整個反對派代表都被捕了,也有一些人單純因言論被捕。按照這個執法標準,大半個反對陣營的人都可能有事。」

馬嶽解釋,由於國安法實際上將內地的一套法律邏輯搬到香港,並且凌駕本地其他法例,條文演繹空間大,刑罰卻非常重,而且一被控告獲得保釋的機會低,對公民社會造成的寒蟬效應很大,有「殺雞儆猴」的客觀效果,「一年前,大家(民主派)仍在爭論延任後的立法會留任與否,但現在的政治氣氛已完全不同,反對派還有多少生存空間都是疑問。」

馬嶽。(羅君豪攝)

嘆「篤灰」嚴重 社會「回到不談政治的殖民地時代」

國安法生效一年,社會上出現互相舉報、「翻舊帳」等情況,包括在校園,有民主派質疑現象如「文化大革命」重臨。馬嶽表示,現階段暫時仍未能說是「文革重臨」,但至少國安法完全改變社會政治輿論氣氛:「如果說文革的意思,真的像六十年代般,學生揪出老師批鬥、揪出異見者害死對方一家,現時或許未至於,短期內也未必會見到。但現時的情況是,說一些政治敏感的東西,可能會被『篤灰』,令大家為避免麻煩而不敢作聲。」

他形容,目前社會是將香港變回殖民地時期的非政治化年代,「總之大家不要說那麼多政治。」

立法會於今年5月三讀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來屆立法會將增至90席,不過直選議席將減至20席。(盧翊銘攝)

料新一屆立法會建制派席位80+

中央施展「組合拳」,將香港政治議程重新洗牌,馬嶽同意要討論國安法的影響,必須一併討論選舉制度修改。長年研究香港選舉和民主發展的馬嶽苦笑指:「我的研究範疇被DQ了。」

他表示,香港過去的選舉雖然並非全面民主,但立法會地區直選門檻不高,選民的投票行為、民主和建制兩大陣營的得票,相當大程度反映民意的走向,坊間一向流傳的「六四黃金比例(民主派得票佔六成,建制佔四成)」,正好能反映市民對民主的追求。

可是,新選舉制度加設多重關卡,要成為候選人要取得選委五界別提名,並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馬嶽認為,選舉反映民意的程度已和以前不一樣,因參選關卡已「隔走」相當一部分的民意:「日後就算泛民建制的得票有結果,首先投票率肯定會比之前低;席位的分布對未來政治氣氛影響也十分小,建制派在(立法會)90席之中,相信會佔80席以上。」亦因如此,馬嶽表示仍未決定是否就今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作深入、系統化的研究。

民主派參選與否視乎「一場deal」

馬嶽表示,現時反對派如想參選,除要考慮能否入閘外,甚至要考慮自身「安危」,所指的是初選47人案,「一年前,大家覺得最壞的情況『只是』被DQ,『死』不了的;但現在,會有直接的人身安全問題,參選都有可能變成刑事罪行、犯國安法,不知要入獄多少年。而且,這些潛在風險是不可預計的,可以隨時變化。」

他認為:「這終究都是一場deal(交易),視乎北京向泛民提出什麼作為參選條件,只要談得成,其他像資審會、提名票等等,都不難通過。」不過馬嶽關注,到底民主派個別人士為了參選,在立場、原則如何讓步,而作這些妥協又會否反過來開罪原先支持泛民的選民,最後「兩頭唔到岸」:「舉個例,如果連『平反六四』都說不得,民主黨原本的選票都拿不到,那參選還有什麼意思呢?」

選舉改制「overkill」 ? 馬:視乎目的有否達到

改革選舉通過前,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曾指處理選舉制度不應「overkill(過度傷害)」,以免香港「病人變死人」。

馬嶽表示,首先要準確定義何謂「overkill」:「因為overkill背後一定有個目的,當用藥過度,連病人都死了,原先的目的達不到,那就是overkill。」他分析,去年國安法立法初期,看中央和特區官員的態度,相信官方仍然希望西方覺得「一國兩制」運作良好、法治仍然存在,但一年下來在香港發生的事,似乎走向另一方向。

他舉例指,中央和特區政府修改選舉制度時,不可能不知道新制度在民主派及其支持者眼中,認受性會顯著下降,「政府早早表明會立法禁止呼籲不投票/投白票,反映政府在改制時,自己都知道有機會有人發起杯葛。既然你都知道,這會令人參選和投票的意欲下降,但為何還要做呢?」

馬嶽認為,如果政府想營造「肅殺」氣氛,那國安法和改選舉制度就不是「overkill」,因為目的已經達到;但如果是想為新制度保留認受性,應該保留一些空間,從這個角度就有可能做過頭了。

馬嶽在2010年出版的《香港政治:發展歷程與核心課題》一書中,提及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死結,近十年確實無法解開。(羅君豪攝)

「民主化已上升至國安層次」 短期看不見出路

對於香港未來民主化路向,馬嶽直言「在短期內看不出路」。他指,現時北京似是將民主化視為一個國安問題,認為「民主化就是奪權」:「現時已經直接將香港選舉制度與『政權安全』扣連起來。如果把香港民主化提升到這個層次,那是不可能達成(民主化)的。」

【後記】

過去一年,非建制陣營有人被捕、入獄、移民,有人消聲匿跡不再發聲,媒體、學者亦難獨善其身。作為長年研究香港政治的學者,馬嶽經常向媒體分析政局,少不免談及爭議議題。訪問進行之時,馬嶽正在辦公室整理文件,他主動向記者解釋稱:「下星期會前往美國。」

記者矍然而驚:「離開香港?」

馬嶽隨即笑言:「會回來的,放心。過個暑假而已。」他明言,自己專注學術研究,從來沒有鼓吹港獨、呼籲外國制裁等,十分守法,而批評政府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不擔心個人安全。他亦提醒記者,不斷追問別人「是否擔心自身安全」,本身也是在散播「白色恐怖」:「本身大家未必很怕,但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問『你驚唔驚?』,最後你真的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