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聶德權首透露:200名公務員拒簽聲明效忠 離開政府非壞事
港府要求所有現職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限期於2月底屆滿。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香港01》專訪時首次透露,近200人未有簽署宣誓聲明,各部門正整理收到的資料,稍後詳細交代。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為「愛國者治港」定調,提及「愛國」就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聶德權表示,「愛國者治港」是理所當然,公務員隊伍是香港特區政治體制內的重要部分,應該有基本認知和接受,愛國家就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機關就是共產黨。
若違例公務員有申述機會
政府今年1月向現職公務員發通告,要求4周內簽署宣誓聲明,如欠合理解釋而拒絕簽署,將視乎個案情況展開中止聘用程序,外界關注如局方不接納宣誓聲明,有何處理程序?
聶德權在訪問中表示,現階段不是要逐個看他們是否符合要求,反而是簽聲明確立相關責任和要求後,局方會再檢視其行為有否違反聲明內容。他指若違反法律,就會按法律處理;若違反規例,就會按本身規例處理,他強調同事會有申述的機會,再由局方判斷是否違規或聲明內容。
對於有公務員工會質疑,政府未有釐清「違誓」定義及刑事責任,聶德權稱,「無可能鉅細無遺好像清單一樣列出來」。他稱簽聲明是承諾式宣誓,「你作了一個承諾,明白和接受這個責任,承諾會這樣做,本身法例上沒有刑事責任。但如果作了這個承諾,然後其言行違反承諾,通常會表現在其違法和違規的行為上,這樣要看其言行是否違法和違規。」聶德權說,若確立違法和違規,會施加相關的紀律懲處,並考慮其嚴重程度,決定懲處水平。
拒簽聲明者離開政府 聶德權:不是一件壞事
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顯示,「公務員繳付款項」增幅逾42%,其中不少公務員「賠錢走人」,被問到是否與公務員宣誓有關?聶德權指,簽署聲明是確認效忠和擁護《基本法》和香港特區、盡忠職守和對特區政府負責,強調這是公務員的基本責任。
聶德權稱,大部分同事已簽署聲明,清楚和接受有關責任,「如果有他們不能接受的,他們離開政府,是他們本身的選擇,對公務員團隊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他認為,留在公務員團隊的同事,都清楚知道其角色和責任,就是服務好市民,落實好「一國兩制」的方針。
指管治者愛國理所當然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就「愛國者治港」定調,提及愛國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若有人聲稱擁護「一國兩制」但反對其領導者,是自相矛盾,引起一場「愛國是否要愛黨」的爭論。
聶德權表示,在所有國家和地區,要求管治者愛國根本不是一個爭議性議題,因這是理所當然、明顯不過。
簡單來說,愛國者的標準就是,愛國家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方面就是清晰地知道,我們國家的執政黨就是中國共產黨,你亦尊重國家本身根本的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我們實行『一國兩制』,不是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就去維護和尊重在香港特區下的憲制秩序,就是按《憲法》和《基本法》所定的憲制秩序。
聶德權認為,公務員團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內的重要部分,他們要清晰知道和接受,愛國家就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機關就是共產黨。他強調高級公務員負起更大責任,所以在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上更為重要。
常秘劉利群丈夫遭批評 聶德權:不應牽涉家人
提到政務官近期成為建制媒體狙擊對象,接連有高級公務員被批評「不愛國」,其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劉焱,被質疑佩戴有「港獨」含意的口罩。聶德權稱已了解事件並信任對方,強調討論需基於事實,掌握正確資訊,才能避免誤會和影響公務員團隊士氣。
新任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劉利群近日亦成為眾矢之的,不少建制派批評她處理「連儂牆」不力,更稱其丈夫、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為「黃絲」。聶德權指,留意近期坊間的討論和批評,他稱公務員隊伍在晉升和安排上有一套準則,晉升委員會每年會決定相關人士晉升或署任較高職位,強調劉利群都是按上述安排處理。
如果在說某一個同事或某一人本身是否符合某些標準,都要看事實,看質疑的地方是甚麼,而不是將其家人、身邊人,拉出來之後就自然地劃上等號。有任何的批評、議論都要基於事實,任何討論都要對事不對人。
聶德權又指,近日給予同事的信件中提到,要鼓勵部門首長和秘書長多出來交代工作,如在發生長者注射科興疫苗逝世事件後,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即晚凌晨出來解釋事件,「部門首長和秘書長在公務員隊伍有他們的角色,和政治委員官員大家是各司其職,大家相互配合,所以在這方面大家有一個共同認知和理解是很重要。」
公務員升遷交兩辦審核? 聶德權:兩地制度不同
有建制派近日倡議,高級公務員升遷建議應由港澳辦、中聯辦審核,聶德權認為,香港和內地在「一國兩制」下有不同制度,包括公務員制度,他強調香港公務員的招聘、晉升、調動,甚至薪酬都不同。
被問到會否承諾任內都不會發生上述情況,聶德權稱,「我覺得《基本法》很清楚,香港特區負責這方面制度,但是你說相關公務員管理的制度是否要一成不變?絕對不是,我們都要因應發展,有某些地方要加強,有些地方要調整,這是很自然,亦應該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