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梁翊婷:民主黨一定要改革!盼年輕形象網上連結年青人
「我的眼中,民主黨一定要改革的。」上月剛當選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如是說。2016年加入民主黨,2018年起擔任黨中委兩年即當選副主席,短短4年間晉身至領導層核心。她提出兩個改革方向:做好網上宣傳、力推民主黨已年輕化的新形象。不過在政治論述上,她認為毋需再推新猷,反而覺得該黨元老司徒華的思想,值得繼續承傳,「始終萬變不離其中」。
作為泛民最懂「做區」的大黨之一,梁翊婷亦認同社區工作,認為是匯聚民意的根基所在,縱使政治方面面對困難,亦要繼續做能夠幫助市民的工作,讓民眾知道他們工作背後的好意,深信這是她們工作所背靠的力量。至於區議會推動工作面對不少阻力,梁翊婷則嘗試從小事做起,希望最終聚沙成塔。
民主黨在社區「揼石仔」素來聞名,但梁翊婷認為,要掌握民意除了靠擺街站,網上空間也相當重要,坦言這是民主黨一直以來的軟肋。她舉例,早前18區公民議政平台公開批評有傳統泛民大黨拒絕溝通,她重申對方真的沒有人要求與民主黨溝通,但即使該黨嘗試澄清,訊息已很難被大眾吸收。梁認為,當務之急是做好網上工作,至少須成功將訊息傳達至民眾。
另一大計,是將民主黨已年輕化的形象做得更入屋,「有需要讓公眾接觸得到,與年輕人接軌」。不過談到手法,梁翊婷坦言面對難處,相信要在民主黨的「航空母艦」內說服全部人嘗試創新手法有難度,故希望靠旗下組織「民主青年」處理。她提到指,希望多舉辦連結中學、大學層面的工作,包括舉辦辯論比賽、增加實習計劃趣味性等,目標是令「民主青年」成為年輕人初嚐從政可以選擇的道路,甚至成為政治人才的搖籃。
八成實習者願留低 望提供平台讓年輕人初嚐從政滋味
雖然民主黨的名號在年青一輩眼中未必討好,梁翊婷卻認為,「其實不是年輕人就一定不喜歡民主黨」。她舉例指,曾參與民主黨實習的年輕人,約八成都願意留下來擔任兼職等職務,相信大家一旦感受到民主黨的「合理、實際」,自然會有人欣賞。
「政治可以是很fancy(花俏)的口號,很「大時代」的事,你的上司可以突然要坐監的;但與此同時,亦可以是很tedious(單調沒趣的事)、很微小的事,諸如公公婆婆每日問『有沒有口罩呀?幾時派呀?』這都是政治。每日大家很關注的,人民就是政治。我希望可以提供一條道路,讓人嘗試。」梁翊婷稱,民主黨現時不少區議員都只是畢業不久,經前年反修例事件後上任,相信他們在網絡、號召力上,都有能力吸引年輕人。
毋需新論述 司徒華「不撤退,反倒退」仍是核心思想
民主黨經常被新生代批評的原因,除了十年前曾與中聯辦密室談判討論政改,就是他們曾倡議「民主回歸」。不過,梁翊婷解釋,該論述實質符合當時人們的想法,正是當時人們想法類近,才會有此說法應運而生。
那麼民主黨是否會有新的論述?梁翊婷坦言未必,「會否整個黨綱突然改變了?絕對不可能。但我們現在要想的,只是以往認為會發生的事提早發生了,要思考如何應對,僅此而已。」
梁翊婷提到,每次與其他民主派傾談時,都不禁會提到已故民主黨元老司徒華「華叔」。她指,華叔的一些理念至今仍存在於民主黨的論述當中,例如他曾提到「不撤退,反倒退」,過去未被民主黨其他前輩所理解,大家都向前走,爭取民主,反而時至今日,華叔認為中共未必輕易給予香港民主的想法,大家都能夠親身感受到了。她認為「不撤退,反倒退」的字眼可能有所變化,但民主黨核心思想就是這件事,會繼續留在香港,盡力抵抗「倒退」的力量。
以地區工作續聚民意 當局不配合下化整為零
反修例示威式微,國安法下有指民主派已大勢以去。梁翊婷指,保存實力已成為民主派各光譜間的共識,並要透過做好社區工作來實踐。她提到,自己從事地區工作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人即使宣傳設計美輪美奐,但最終是否獲得民意支持的關鍵,仍然是處理大眾最關心的日常生活,由社區規劃、保障生活和工作做起,「能幫的人愈多,民眾就愈知道你工作背後是做好事,這就是我們背靠的力量。」
上任區議會剛過一年,民主派區議員均表示受制於政府當局不配合,難以推動工作。梁翊婷舉例指,觀塘區議會曾計畫推出資助私人樓宇作霧化消毒,但到快將批出撥款之時,民政事務總署突然以政府已推出防疫措施為由,拒批撥款。
那要怎麼辦?梁翊婷認為應做的工作,不會做不到,她會在有限的空間下,尋找辦法解決問題。近期觀塘交通擠塞問題成為不少年輕人關注的話題,有Youtuber二次創作改歌詞及指MV,梁亦在《香港01》撰文,詳細分析問題原因,解構政府方案的弊病,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她指,自己過去一年在區議會針對區內交通擠塞、重建有不少工作,已發現有巴士出入口問題可改善、觀塘道塞車問題亦有望解決等。
梁提到,雖然區議會工作受限不少,例如會被質疑議題涉全港性被阻討論,但區域性工作亦有不少,當無法從大事着手,亦能先由小事做起。她舉例指,自己其中一個建議是擴闊迴旋處道路,那她就找地域權限的部門處理,考慮移除花槽;重建計劃如被拒批,便從一枝街燈開始做起,相信「積少成多」之下,市民大眾始終會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