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陳帆:公屋輪候時間待5年後才有大改善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三發表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全數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十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是《長遠房屋策略》推出以來首次;至於明日大嶼計劃亦會繼續推展。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9日)出席商業電台節目,進一步回應相關政策內容。
黃偉綸表示,政府對未年10年的建屋目標相當有信心,覓得的330公頃土地,預料可滿足未來十年約31.6萬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又形容造地工作是「一步一腳印」。陳帆則承認,由於建屋需時,相信現時達5.6年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要到5年後才會有大改善。

+6

黃偉綸表示,政府覓得的330公頃土地,預料可滿足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當中,約三成半是來自擴展新市鎮及新發展區,其中東涌擴展區的規劃程序已做完,古洞北、粉嶺的工作亦很順利;四成是改劃土地,現時已經完成三分之二改劃工作,形容造地工作是「一步一腳印」。他又指,現時全港約有1,500公頃棕地,約800公頃已納入政府規劃,其中有8個棕地群共約160公頃,預料可提供約2萬多個公營房屋單位。

提到填海,黃偉綸表示在交椅洲填海(明日大嶼)每平方米成本約為1.4萬元,實際上和收地差不多,再加上收地會有更多額外的行政成本,而現有土地要作綜合規劃都有很多限制,例如有河流、自然環境等,要作高密度發展就更難,但填海新增土地則沒有這些問題;況且中部水域也不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料對生態影響未至太大,當然政府會小心處理環境問題。他又提到,面對未來香港人口可能增至810萬、住戶數目增多、人口老化帶來的社福設施需要、建築物的老化,香港未來需要約一百萬個新增單位,明日大嶼就可提供其中15萬至26萬個。

至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黃偉綸指目前有約10個項目在商討中,需先解決配套等技術問題,商討完成後才會接納正式申請,預計到明年就會有項目正式提出申請。他指,政府其後會將項目公開以增加透明度,並做好把關,包括研究對交通、環境等的影響。

▼施政報告2020八大重點▼

+3

陳帆:公屋輪候時間 料5年後才有大改善

陳帆表示信任發展局的工作,認為政府覓地的過程認真,運房局及發展局都正在追落後,形容「塊塊地都辛苦」。他指,政府會將行政及法定程序、發展基建、土地平整等程序都納入建屋時間內,亦有研究交通影響評估、環評及地區諮詢等,綜合各項因素後,預料未來10年內可以達標的土地才會計算在內,如擔心建屋進度會有延誤則會拒諸門外,因此31.6萬的數字沒有「水分」。

有關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5.6年,陳帆承認未來10年所能興建的31.6公營房屋單位中,未來5年只有其中約三分一,即10萬1千個單位落成,後5年則會有約21萬個單位。因此他相信,公屋輪候時間要到後5年才會見到大改善。

陳帆又提到,明白到短期內對公營房屋的需求很迫切,但建屋需時,因此政府已提出租用酒店或賓館,為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人士提供過渡性房屋。他指,疫情下部分酒店或賓館要關閉,若業主願意在未來兩、三年提供渡性房屋,可以將酒店賓館改裝,政府能通過過渡性房屋的計劃提供資助,這既可善用資源,也能幫助業主暫時降低成本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