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五區總辭十年回顧 梁國雄:公投效應本可更早出現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2020年香港政治環境變幻莫測,示威衝突浪潮未知何時才能平息。恰巧,十年前對香港政局而言也是「多事之年」。當年反高鐵撥款將青年社運氣氛推向高峰,同年民主派部分議員發起五區總辭,其後出現「余曾辯」、政改急轉彎等事件,促成政改方案獲通過,成為回歸至今唯一通過的政改。該年的政治事件,部分影響一直伸延至今。
《香港01》訪問多名當年五區總辭的參與者,讓他們回顧十年政局的發展,反照今日時局。其中五區總辭最先的倡議者、「長毛」梁國雄表示,「變相公投」一直是他從政以來重要的政綱,又言若當日整個民主派都有跟上,參與這場爭取「雙普選」運動,向當權者施壓的「公投效應」便可更早出現,不必等到2019年區議會選舉。
至於被指近年政治光譜「和理非化」,梁國雄強調自己一向認為暴力不應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常態,因不能吸引更多人支持,只能作為一個「助產婦」,在必要時使用畢其功於一役。他又提到,自己不會為了政治光環而做事,所以外界指他逐漸失去「激進派光環」,他亦認為沒有問題。
五區總辭十周年--專訪三之一

「變相公投」倡雙普選 引發多重影響

2009年,當時的激進派政黨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 變相公投」建議,透過補選單一議題回應政改爭議,讓市民公開表態支持雙普選。公民黨於9月與社民連達成共識,加入行動;民主黨、民協則未有參與。2010年1月底,5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梁家傑、陳淑莊、黃毓民、梁國雄一同辭任,政府於5月16日舉行補選。不過在中央嚴詞批評、建制派和政府杯葛下,補選投票率只有17.1%,五人無懸念下重返議會。

同年6月17日,時任特首曾蔭權與「五區公投」總發言人余若薇公開辯論政改,引起全港關注;另一邊廂,無參與行動的民主黨成員先後兩次進入中聯辦會面談判。6月21日,政府修改原定的政改方案,在區議會功能組別中加入「區議會(第二)」,由在其他功能界別中沒有投票權的選民選出,亦即現時的「超級區議員」席位,特首選委則由800人增至1,200人。

6月24及25日,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方案於立法會在民主黨、民協放行之下,獲得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一連串的事件,亦間接導致後來民主派的分裂,以當時社民連為首的激進派系猛烈攻擊民主黨,隨後衍生人民力量「票債票償」等行動。

當年李鵬飛反對 反令五區公投倡議獲注視

梁國雄憶述,自己2000年從政初期,政綱已包含全民公投、爭取普選。2009年元旦日接受商業電台訪問時,他再提及這倡議,但當時不成氣候;該年年中,政界人士在中環香港會,討論民主運動的路向,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聽到五區公投的倡議,十分反對,對傳媒透露,建議才獲注視。到該年9月,公民黨宣布參與,才「湊夠五區」可發動總辭。

長毛指出,由於當時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約莫是五成,即使建制派不接戰,民主派「獨腳戲」若能組合所有板塊參與,將整體投票率推至25%以上,甚至有過百萬人投票支持,都足以反映過半選民支持雙普選,民意信息會更強烈:「其實這是一個民意的對決,如果大家看看今屆區議會選舉造成的效應,就是香港人用選票表達意見。如果當日五區公投,我們估計整個泛民一起做,不是打算只得公、社兩黨,其實包括民主黨和其他板塊。一整個(民主派)大板塊和對方對決。對方(建制派)是否應戰我們不知道,但我的想法是,他們不應戰,我們有超過一百萬人出來投票,那已經是很清楚的民意選擇。」

去年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通過「公投牌」,強調「五大訴求」單一議題,吸引七成以上投票率,並且最終獲得六成選票大勝,展現強烈的民意基礎。長毛認為,變相公投這個構想本身2010年就可以做到,但最後投票率確實和原先的期望相差很遠,只能說比沒有來得好。雖然政治上沒有如果,但他仍然認為若投票人數達標,整件事發展會相當不同。

支聯會前主席、民主黨元老司徒華於2011年1月逝世。長毛於2010年曾批評他「癌症上腦」,引起頗大爭議。(資料圖片/路透社)

回應司徒華「癌症上腦」言論:我和華叔關係不是那麼差

五區總辭的另一個影響,是沒有參與行動的民主黨,最終和中聯辦談判出超區方案,隨後民主派出現嚴重分裂。梁國雄在立法會批評民主黨時,曾指出反對總辭、支持政改方案的民主黨元老司徒華「癌症上腦」,引起爭議。

長毛指,他確實認為當日的事件,是將一部分的民主派政治能量分散出去,變成「堅持」與「妥協」之爭。提到針對「華叔」的言論,他指當時的語境是民主黨於短時間內決定支持超區方案,司徒華更指如果黨員不支持可以選擇退黨,所以才表示華叔這個說法不對,並有以上的冒犯性言論。他強調,他和華叔之間並未如外界所言般不和:「其實我和司徒華個人的關係不是那麼差,我是經常和他談天的其中一人,因為我們多數會在支聯會的活動中見面。」

長毛認為,民主派的分裂早在這番言論前,五區總辭之時已經發生,並且已不可避免。但他承認,如果過程中有部分言論會令對方或其支持者感到不快,從而令政治爭拗變成私怨,是有可能的。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通過「公投牌」,強調五大訴求,橫掃逾八成議席。(資料圖片)

談「激進派」光譜:暴力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

十年前,梁國雄被認為是政界最激進的人物,在民主派內樹敵不少。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開始有年輕抗爭者批評他反對加佔道路,已落後於時代。2016年立法會選舉,他義務協助多名新界東泛民候選人當選,在泛民支持者間獲得好評。後起的「勇武」、本土派系,會反指長毛「和理非化」,以前的「激進派」光環已經燒盡。

梁國雄表示,他的理念從來沒變,就是使用暴力要相當小心。2014年傘運期間,他認為如果沒有足夠能力守住就不應貿然佔路,否則會令更多人被捕,也達不到原先的目的。他的想法是,暴力不能作為一個常態的手段,只能是一場革命的「接生婆」、「助產婦」,在必要的時候推一把,因為暴力本身是不能孕育革命、吸引更多人參與。

至於「光環」的問題,長毛表示當然會希望有更多人支持他的行動,但光環這回事是別人給的,那是別人的決定,他控制不了:「我從來都不會為了光環而做事。」

2010年,社民連和公民黨發起五區總辭,呼籲選民投票,口號為「希望已經來臨,改變只差一票」。(社民連網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