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籲改政策增創科比重 黃玉山:鼓勵成功 寬容失敗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後,指中央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香港應把握基礎研究強項,與內地的強大產業化能力結合,發展創科中心;又建議大學及教資會調查科研政策,增加應用或工業化研究比重,吸引大學研究人員更著重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他直言投資創科應有「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態度。
林鄭月娥上月出席領導小組後,宣布在香港建立中國科學院院屬研究機構、與內地簽訂創科協議,以及設立大灣區院士聯盟。
黃玉山指,香港產業單一,只靠金融、地產等,太遲發展創科,直言「未來只有創科才有前途」,但「遲來的春天也是春天」。他稱,香港科技水平很高,但集中於上游,即科技基礎研究,「教授發表論文、國際排名很高」,但未能將研究轉化至中游及下游,即產業化、帶動配套行業,直指「深圳研究開發、科技商品化、生產力強」。
他表示,現時中科院將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自動化研究所兩個附屬機構引入香港,是因應香港多間大學有相關基礎研究,加上現時政策是引入一個內地人才,機構需要聘請香港一個人才,將發展本港創科有積極作用。
黃玉山提出三個建議,首先是大學及教資會修改政策,因現時以發表論文多少評估教授工作水平,他建議將應用或工業化研究成果,也列入評估之一;政府可以提供誘因,引入廣州或深圳國際級科技公司來港設立研發(R&D)中心,彌補香港在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的空隙,亦令香港畢業生有工作機會,「最終賺錢的是香港」;他又批評,現時申請政府多個創科基金手續繁複,「隔3個月、半年就報告一次,令科研人員疲於奔命」,建議應簡化手續,信賴科技人員,令他們毋須花時間於應對上。他坦言「10個R&D,只得兩至三個成功,其他都失敗⋯⋯但要鼓勵成功、寬容失敗」。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上周前赴浙江等長三角地區考察。黃玉山稱,長三角有很大潛力,其中舟山已成為全球貨物吞吐量首位,亦已興建杭州灣跨海大橋,除了杭州的阿里巴巴,吉利汽車亦設立了研發中心,聘請過萬人。他直言長三角「勢頭好好」,大灣區需要急起直追,若港人擔心身分模糊化而不參與,「是自我邊緣化,百害而無一利」。
至於公大會否與內地大學合辦大學,黃玉山指對此有興趣,但要揚長避短,因公大主力是應用及專業性學科,而非研究型大學,若有合適機會可增強大學發展,他願意考慮合作,但暫時未有計劃。
有港人擔心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稅務修正案會增加港人赴大灣區的稅務負擔,黃玉山解釋,條例目的是徵收中國人於海外收入稅項,並非針對香港,但要國家更改稅制遷就港人是難以做到,相信內地與香港可以豁免等方式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