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批港鐵招標現結構性漏洞 田北辰倡增審視投標者往績
港鐵沙中線工程成為傳媒鎂光燈的焦點,皆因紅磡站、土瓜灣站以至會展站都相繼出現施工不當的情況,而有份負責紅磡站及會展站工程的承建商禮頓,至今仍未公開回應事件。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構其中的深層次問題,指港鐵外判招標制度出現漏洞,造成承建商獨大,間接引爆一連串工程問題。
自港鐵上月底遭媒體踢爆鋼筋接駁造假後,風波越掀越大,至今未見平息勢頭,田北辰月來亦多次就事件抨擊當局及有關部門。田北辰認為,整件事最大的問題源於制度,皆因在可以壟斷大量公共工程的情況下,承建商一枝獨大,即使港鐵對其發出工程不合格通知書,「對方都可以當港鐵冇到」。他又稱,「政府2000億元的工程,有一間公司可以分到百多二百億元的合約,這件事太值得深思。」
就沙中線而言,由禮頓經手的站頭甚多,「10個站中7個畀禮頓」,他認為任何一個承建商都不應該大到這樣,「大到冇人敢郁佢。」
至於為何禮頓會拿到那麼多港鐵工程合約,他解釋或與招標制度有關。因按目前的招標「計分」方式,很大比重取決於標書的出價、經驗多寡以及公司本身的財政狀況,「而在行內,道禮頓出了名出價低」,加上禮頓過去累積不少政府工程的經驗,於是成為基建工程的「慣性贏家」,從沙中線到港珠澳大橋等政府工程,均能見到禮頓的蹤影。
田北辰坦言,當承建商那麼「大」,一旦出現問題,政府亦會顧忌猶豫,皆因一旦它出事甚至倒閉,便會出現骨牌效益,影響其他大型基建工程,「到時邊個執手尾」?
禮頓是今次沙中線的「主角」之一,惟事隔一個月,仍未就事件公開交代,引來不少批評。
田北辰建議政府和港鐵改善招標制度,將之設計到非一家獨大,而是讓不同承建商都能分一杯羹,如此一來將有兩大好處。其一是風險分散,不會因單一承建商的失誤而「牽一髮動全身」,從而收窄意外範圍;其次,若承建商非一家獨大,市場便會出現良性競爭,「承建商嘅態度都會好啲喇」。他建議政府和港鐵在招標時,加重審視投標者的績效表現,例如過有否違規、工程延誤、經常追加撥款,以及出了問題後如何回應社會訴求如何等等,令承建商不至於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