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自薦委員】嘆一國兩制是藝術 黎展康自言「務實」
政府上月公布青年自薦委員名單,入選公民教育委員會的包括31歲中文科補習老師黎展康,他最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推廣中華文化的夫子會主席,該組織日前舉辦的國際華服節邀得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任嘉賓,更令黎展康的名字再登新聞版面。
黎展康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被問到自決派和港獨派年輕人不能參選甚或被取消議員資格時指,政府此舉是及早防範有關聲音變得激進,並對年輕人參政環境非常樂觀;又讚嘆「一國兩制」是藝術,讓香港有空間做草擬《基本法》時未能估計的事情。
口徑與政府和建制派如此相近,黎展康則自言是「務實」,非只談講政府好的一面。
黎展康可謂政治素人,大眾認知的他不外乎與「夫子會」和「華服」有關。黎展康從少浸淫在中華文化,亦令他踏上傳播中華文化之路,而宣揚「華服」的起點就在大學開始。
當時就讀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系的黎展康認識一位內地來港讀書的女生,他知道該女生推廣「華服」,不禁心生好奇。
「我最初很奇怪,問她為何要推廣『華服』,那女生簡單答了一句『我是中國人嘛』」此言便在黎展康身上播下種子,促使他在校內宣傳『華服』,並且與其他人創辦「夫子會」推出國際華服節。
現為補習社中文老師的黎展康透過「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加入公民教育委員會,雖然委員會屬諮詢性質,但都被視為政府向年輕人釋出「橄欖枝」,在決策上接受年輕聲音,所以自薦委會名單出爐當天都備受關注。
除了黎展康,另一入圍者是大學生孔泳淇,她是建制智庫「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連同黎展康推廣中華文化的背景,予人感覺入選的自薦者都很「紅底」。
「首先做事要過到自己一關,說話也好,做事也好,推廣中華文化和價值觀,本身都要先做好。」黎展康稱看過簡介,覺得委員會只是向政府提供意見,與政治立場沒太大關係,所以才報名參加。
就國民教育推廣,黎展康計劃日後在委員會內,提議利用香港現有的中華文化資源,推行較全面的宣傳工作,譬如日後落成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委員會可考慮與博物館運用館內資源,宣傳中華文化,他亦有意提倡委員會繼續舉辦一帶一路交流團,讓香港學生利用雙語優勢,以普通話和英文到一帶一路國家教授中文。
在芸芸288名申請人中脫穎而出,黎展康得知結果一刻都感到意外。回想面試過程,他透露面試官的問題:現時香港社會有何矛盾?公民教育委員會可如何解決或改善?
黎展康答:「青少年心目中理想與現實中所得到的不同,所以出現矛盾。」他舉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如何營運一間公司,但畢業後投入職場往往由低做起,年輕人的理想和現實世界就會因而有落差,感到不得志。
他又指出,年輕人亦可加入政黨的青年團隊參政,現時部分區議員都頗「後生」。至於在立法會內,黎展康形容,即使青年新政游蕙楨和梁頌恆被取消議員資格,年輕人仍有機會在議事廳內佔一席位:「無論建制派或泛民,都有年青的議員出到來,譬如補選,鄭泳舜的樣子都幾年青和靚仔。」他續稱,區諾軒勝選後按規矩宣誓進入議會,都反映社會有融合多元聲音的趨勢。
在政治參與方面,黎智康卻認為社會給予充足機會發揮所長。2014年佔領運動後,本土派、自決派,以至港獨派興起,這些以年輕人為主的組織參與選舉,有人不獲批參選資格,有人勝選後因政治理念為由被遞奪議員資格。在政治層面上,年輕人看似恰恰成為被政府打壓的一群。
黎展康反而感到非常樂觀,稱政府給予年輕人很多參政的渠道:「印象中幾深刻的是曾蔭權管治時代,透過高官問責中設立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尤其是政治助理,都很年青。」
對於本土派的聲音,黎展康形容為「激進」,指每個年代都有抱激進想法的年輕人,認同政府要在社會問題發酵前防患於未然:「好多時他們仍是和平地表達聲音時,但沒有人聽,所以他們才用激進方法,當問題仍然很少,政府及早去防範,那未必會變成激進聲音。」
在黎展康看來,年輕人在政治的理想與現實沒有落差,更沒有如他回答委員會面試的答案,成為香港社會矛盾之一。
公民教育委員會職責之一是推廣《基本法》,今日再次牽起23條立法的議論,黎展康坦言要再了解,但曾「由頭到尾」閱讀《基本法》,最大的感受是將回歸前較特殊的情況條文化,並深感「一國兩制」是一門藝術:「香港是一個中國城市,但很多地方不同於中國,何時一國、何時兩制,當中的取捨是藝術。」他欣賞回歸前,有一班人在草擬《基本法》時已預留空間,可以讓政府日後為未發生的事情作準備。
再談及一地兩檢,黎展康著重高鐵帶來的便利,又認為現時的爭拗只是基於香港人對內地的信心問題,而非《基本法》的法律爭議。
整體而言,黎展康的口徑與政府和建制派相似,難免令人感覺是政府的「自己友」,那日後會否在委員會內提反對意見?他猶豫一下答「可以吧」,又定位自己為「務實」:「其實我都非只講政府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