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團體倡24小時殘疾人士支援服務 擴展離院支援計劃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社會老齡化加劇,本港長期護理服務供不應求,涉及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慘劇頻生。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今日(11日)聯同多位照顧者、長者及殘疾人士,於政府總部請願。有逾20年罕見病病人照顧史的照顧者更哽咽籲請當局設立24小時殘疾人士緊急支援服務,「講咗10年,已經冇眼淚」。

9月11日,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今日(11日)聯同多位照顧者、長者及殘疾人士,於政府總部請願,前排右二為林女士。(何夏怡攝)

照顧者冀設24小時殘疾人士緊急支援服務

本身是聯盟成員的照顧者林女士講述長達24年的照顧經歷,坦言「很累,一刻都離不開」,她需要照顧自小患有輕度智障以及罕見病的兒子,防止兒子趁機翻垃圾桶、甚至打架等都非常耗費精力。林女士近日因事打算做手術,惟擔心自己住院無人照顧兒子。

林女士以自身經歷解釋說,現時為殘疾人士提供的緊急支援服務不夠合適,大多以日間為主,晚間支援非常缺乏,私人市場也難以滿足需要。她建議政府為有需要殘疾人士,提供24小時的緊急支援服務,並做到上門支援或照顧服務。林女士現場一度哽咽,稱上述建議已經提了10年惟未獲政府落實,「已經冇咗眼淚」。

9月11日,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今日(11日)聯同多位照顧者、長者及殘疾人士,於政府總部請願。(何夏怡攝)

籲離院支援計劃設一個月追溯期

2022年《施政報告》將「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恆常化及擴展,取替關愛基金轄下、2023年完結的「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惟新計劃服務時間大縮水,僅有6至8星期,不及原計劃所提供的最多6個月服務期。

安老服務倡導聯盟成員賴女士冀當局增加計劃的服務時間,並同時設立一個月追溯期,容許長者於出院前後一個月內申請離院支援。

她又指現時服務範圍未涵蓋部分關愛基金離院支援原有提供服務的醫院,包括靈實醫院、大埔醫院及沙田醫院,希望擴展服務範圍和對象,不限申請者的疾病及年齡,讓有需要長者及殘疾人士獲得適切服務。

9月11日,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今日(11日)聯同多位照顧者、長者及殘疾人士,於政府總部請願,向政府代表交請願信後離開。(何夏怡攝)

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不一 倡設個案管理制度

同場的自強協會代表反映「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的不足,認為服務僅著重於復康元素、未提供送飯、家居清潔服務;假日和晚上時間無服務;殘疾人士社區照顧服務種類零散,不同類型的家居照顧服務無統一規劃,服務門檻、內容及收費不同。

關顧聯冀政府增加相關服務名額和涵蓋範疇,劃一照顧服務收費、申請門檻等,改善現行地區支援中心,並設立個案管理制度,跟進殘疾人士的服務情況及需要。

乘坐輪椅長者李伯伯攜妻分享照顧經歷,年逾70歲的李太太需要照顧李伯伯日常生活,他們指現時照顧者津貼門檻過高。(何夏怡攝)

照顧者津貼申請限額僅1萬個 關顧聯倡降低門檻

根據香港202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長者》,與60歲及以上需要長期照顧人士,同住於家庭住戶的主要照顧者有234,330人,群體龐大,惟現時全港照顧者津貼的申請限額只有1萬個,當中更已包括殘疾人士照顧者。

現場有乘坐輪椅長者李伯伯攜妻分享照顧經歷,年逾70歲的李太太需要照顧李伯伯日常生活。李伯指出現時照顧者津貼門檻過高,如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便不能再申請,認為是變相將絕大部份長者排除在外。他期望降低津貼申請門檻,肯定並支援照顧者付出,「我太太都可以輕鬆一點,有空閒時可以吃點好東西」。

關顧聯黎女士認為,照顧者津貼是透過補貼因照顧而衍生之關支,與綜援、長者生活津貼設立本意不一,發放並不構成互相衝突,政府應積極考慮調整相關門檻。

關顧聯成員甘小姐亦指出,香港現時未就照顧者訂立統一具體的身份定義。她呼籲政府明晰定義,認為既有助政策支援的發展、介定受惠對象、建立完整服務,更能加強照顧者自我意識及自我確認,「鼓勵照顧者察覺自己身份及需要,從而向外求助」。

此外,關顧聯成員顏女士反映,24小時照顧者支援熱線及照顧者資訊網,未能對準照顧者的問題,期望政府在各區建立一站式照顧者中心,提供緊急支援、暫託、照顧心理及情緒需要。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