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教聯會倡由深圳出資買位 讓非港籍學生來港讀公營學校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今日(27日)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議,9個範疇共58項建議中,近4成涉及與內地合作,包括參考「按額津貼」做法,由深圳出資向港府買位,讓深圳非港籍學生來港入讀公營學校。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公布對《2024年施政報告》的建議,共提出涵蓋9個範疇的58項建議,近4成涉及與內地合作,其中包括參考「按額津貼」做法,由深圳出資向港府「買位」,讓深圳非港籍學生來港入讀公營學校。(何夏怡攝)

籲讓深圳非港籍學生來港入讀公校

本港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中小幼均面對收生不足衝擊之時,深圳卻正因學齡人口較多,學額供不應求。教聯會副會長、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早前與深圳一區教育局溝通,對方亦期望香港「幫幫手」。

朱國強建議,可參考「按額津貼」做法,由深圳出資向港府「買位」,讓深圳非港籍學生來港入讀公營學校,稱此舉可紓緩深圳學額供不應求難題,亦是應對本港學齡人口不足的策略。

高校內地學生招收層面,他亦建議,政府在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後,逐步提升自資高校內地學生招收限額。

推廣STEAM教育 打造本地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

本港創科人才需求存在缺口,政府近年力推STEAM教育,教聯會亦響應,提出擺闊推動幼兒創科學習、強化教師STEAM培訓、發展由中國主導的本地數字化教育平台等多個建議。

對於後者,教聯會表示,現時世界科技資源不再共享,特區政府應運用百度的「文心一言」、商湯的「商量(SenseChat)」等人工智能,打造本地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

增加津貼促港校與更多內地學校締結「姊妹學校」

港府今年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本身是非官方成員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建議當局持續向學生提供專業培訓,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及國策,如三中全會精神、新質生產力等。他還建議,應增加姊妹學校計劃津貼,目的是促進兩地姊妹學校交流,推動本港學校與更多廣東省以外的學校建聯。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