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陳沛良:粵港澳資金互通、監管規則存阻礙 須增合作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早前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當中出現100多次「改革」的字眼,明言要達至「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保險業聯會前主席、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認為,粵港澳三地的制度和規則有差異,令資金互通、產品互認、監管規則方面仍有不少阻礙,三地合作存在「大門已開,但小門未開」的問題,未來要加強規則、機制對接。

二十屆三中全會。(新華社)

陳沛良:「海事保險專才」寥寥可數 政府要銳意改革

《決定》指出,要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準,推進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陳沛良認為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可以為本地、內地和海外的船運企業提供多元、優質的高增值海事專業服務等,尤其是海事保險。

他說,香港是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賠保險中心,又有國際金融中心的深厚底蘊,在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成為國際海事業務中心方面大有可為,但現時專門針對海事保險的專業培訓課程較少,且相關專才崗位青黃不接,優秀人才招聘困難,透過「人才清單」引進的「海事保險專才」寥寥可數,認為政府要銳意改革,為培育香港海事保險專才制訂長遠規劃。

貨櫃碼頭。(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具體而言,陳沛良說一方面要對內對外加強宣傳保險行業發展的優勢與前景,吸引內地及境外相關海事保險人才來港工作;另一方面,亦應與航運業界配合,如香港船東會、香港保險業聯會等行業組織協作,尋求與更多本地教育機構推出有針對性的課程培育香港海事保險專才,提供專業服務,鞏固及提升香港航運中心地位。

資金互通、產品互認、監管規則仍有不少阻礙

大灣區近年發展迅速,隨著西九龍高鐵站、港珠澳大橋等相繼啟用,大灣區「硬聯通」初步形成,即是基建設施,但「軟聯通」即是政策、規則、制度、標準方面,仍有不少阻礙。

陳沛良說粵港澳三地的制度和規則有差異,令資金互通、產品互認、監管規則方面仍有不少阻礙,三地合作存在「大門已開,但小門未開」的問題,但《決定》中指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以及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代表粵港澳三地要使「軟聯通」也暢通無阻。

港珠澳大橋口岸離境大堂。(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未成立

金融產品跨境運營方面,陳沛良說香港與內地通關後,有強勁的保險產品需求,兩地保險業可以優勢互補,建立更大規模的市場,產生協同效應,而大灣區作為香港保險業參與「雙循環」策略、開拓境外市場的理想切入點,「保險售後服務中心」至今仍未成立。

西九龍高鐵站,回港人潮不斷。(資料圖片/黃梓霖攝)

未來要推動跨境養老保險產品

陳沛良希望「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早日推出,促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他續說成立中心只是香港與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的第一步,香港作為大灣區內保險業的領軍者,未來更要開發和提供更多跨境保險保障產品,滿足客戶跨境理財、風險管理的需求,令內地和香港保險市場連接;同時要通過推動跨境養老保險產品,為本港退休人士在大灣區提供養老財政支援,紓緩因人口老齡化對政府的財政負擔。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