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獻計發展旅遊 倡推廣地理奇景 油麻地警署部份開放

撰文:黎婉婷
出版:更新:

工聯會旅遊聯業委員會今日(18日)就旅遊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就政府正進行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諮詢工作一事,委員會主席林志挺指,香港主要的旅遊設施在這十多年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並無新的亮點。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又指,政府應讓旅客認識香港獨有的地理奇景,又認為政府應積極優化整合香港的旅遊配套和產業,加大對旅遊業的規劃和投入。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政府應增加旅遊配套和宣傳,讓市民和旅客能認識香港獨有的地理奇景,由「桃花源」變旺場景點。(黎婉婷攝)

僅1%訪港旅客曾到訪地質公園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指,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是全球213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之一,這是世界級美麗的大自然瑰寶,但只有約1%訪港旅客曾到此遊覽。他認為政府應增加旅遊配套和宣傳,以萬宜水庫為例,可引入環保電動車接載旅客,以電子預約方式控制人數、在景點增設洗手間等設施,讓市民和旅客能認識香港獨有的地理奇景,由「桃花源」變旺場景點。

提議觀塘海濱設大型綜合夜市

在培育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方面,林志挺指香港主要的旅遊設施在這十多年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並無新的亮點,認為政府應該積極開拓旅遊產品和項目,如將觀塘海濱公園打造成具規模的綜合性夜市,結合觀塘避風塘、啟德郵輪碼頭等,鑄造成為具香港特色的世界級海濱旅遊勝地,讓本地居民有個好去處,也能吸引遊客到訪,有助推動整體經濟發展。

在服務旅客方面,建議旅遊發展局在市區主要旅遊區如旺角新世紀行人天橋、尖沙咀柏麗大道等,在節假日期間開設臨時旅遊諮詢服務點,由業界人員參與服務,讓旅客體驗貼身的旅遊服務。

委員會主席林志挺指,香港主要的旅遊設施在這十多年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並無新的亮點,認為政府應該積極開拓旅遊產品和項目。(黎婉婷攝)

郭偉强:開拓多元化市場 為中東旅客度身訂造配套

在開拓多元化市場方面,郭偉强表示,現時香港在鞏固內地客源時,也要積極開拓其他客源市場。而近來東南亞國家旅客不斷上升,隨着與中東國家的聯繫日漸緊密,可以預計中東旅客會不斷增加,但中東國家的語言或生活習慣都和香港差別大,香港要為中東旅客度身訂造做準備,培訓懂相關語言的導遊。由於旅客因宗教原因對飲食、語言等都有特別要求,希望政府可以做相關配套,「搵啱門路」,跟足宗教要求來認證,如清真食品等。

委員會副主席梁芳遠表示,業界有很多聲音希望發展中東市場,但擔心不夠導遊,可能要引入外勞,或加強香港英文導遊對阿拉伯的認知。她認為政府是可以及時開展的,又說:「內地已經在吸納市場,我們不應慢幾拍。」

委員會副主席梁芳遠表示,「內地已經在吸納市場,我們不應慢幾拍。」(黎婉婷攝)

AI技術推動智慧旅遊 需政府力量

在推動智慧旅遊方面,梁芳遠表示現時AI技術已漸漸被應用到各領域,一些大型的旅遊平台已在利用AI技術,為旅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政府應進一步提高資訊透明度及整合現有資訊。她舉例,如旅客進入香港後,自動就有資訊歡迎他們到來,並推送最新盛事資訊或最新的景點門票、酒店住宿等優惠,並可以隨時進行AI智慧旅遊諮詢。另外,熱門遊客區亦要增加指示牌及電子洗手間位置導引地圖,令旅客在港逗留時能切身感受到便利。林志挺表示,香港的旅行社大多數是中小企,難以獨力做智慧科技,需靠政府的力量,望政府認真考慮。

在提升旅遊業服務質素方面,委員會副主席蔡宗建表示,委員會支持政府開展「好客之道」運動,認為有助提升香港服務業品質。又認為要加強旅遊相關培訓工作,吸引新人入行,培養旅遊業人才,如現行中學選修旅遊科的學生,應增添實用技巧訓練,有助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考取導遊牌、領隊牌,為業界增添新血。

委員會副主席蔡宗建表示,要加強旅遊相關培訓工作,吸引新人入行,培養旅遊業人才。(黎婉婷攝)

開發端午節人物故事和紀念品 中秋辦維港海上燈會

梁芳遠表示,香港要以文與旅,做香港特有的東西,依照每個節日的獨特文化內涵,結合創新的表現形式,以此吸引遊客。如應進一步將端午龍舟文化發揚光大,端午節相關的歷史人物故事,應節美食、紀念品等都要加大開發。或中秋時利用維港舉辦海上燈會,打造成一個時間長,每年都會有的盛事,讓旅客可以專程買機票來參與,又説:「政府唔好得個講字,唔好只有雷聲,冇雨落。」

林志挺表示,要整合好社區資源,才能打造「無處不旅遊」的新亮點。如油麻地警署已成旅客的熱門打卡點,但多數只在門口打卡,他建議油麻地警署可以開放部份地方,並售賣警隊紀念品等,或將山頂的警隊博物館遷移到油麻地警署。又如在油麻地果欄加設水果博物館,設水果自助吧,讓旅客即時品嚐到新鮮水果。又建議美化果欄附近街道樓宇,與景點相配合及串聯起來,形成規模效應。他指高鐵開通後,香港人就愈走就愈遠,希望兩地旅客的往來是雙向的,香港也能吸引外地旅客。

被問及這些建議有否設定短中期的目標,林志挺回應指要做的話一兩年內一定會見成效,很多基建和項目政府早有研究,只是沒有實行和欠缺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