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I・PARK2焚化爐料提早2年落成 每日處理量增50%至6000公噸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下周一(24日)將討論新界東北堆填區營運管理,以及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政府今日(18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到,屯門曾咀I・PARK2焚化爐處理量預計可增加最多50%,由每日4000公噸增加至6000公噸,政府亦預告I・PARK2建築期將由原本預計的6年減至4年半,料提早約兩年落成。

石鼓洲焚化爐項目I・PARK1工程合約約314億元。(立法會文件設計圖片)

I・PARK1料2025年運作 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廢物

文件指出,截至2024年5月,石鼓洲I・PARK1焚化爐的填海工程、海堤和防波堤的建造工程已大致完成。承建商正在人工島處理地基、土木、廠房、煙囪、樓宇和結構工程,目標在2025年內投入運作。

政府預料I・PARK1每日可處理約3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產生的電量除了可供設施日常運作,更可每年輸出4億8000萬度電至電網。

第二個轉廢為能焚化爐I・PARK2選址屯門曾咀,原本每日處理量可達4,000公噸,現時預料每日可處理6,000公噸。(黃金棋攝/資料圖片)

I・PARK2每日可處理6000公噸廢物 料提早兩年落成

至於屯門曾咀I・PARK2焚化爐,政府綜合專家及內地大型垃圾焚燒設施企業意見後,如沒有受惡劣天氣影響,建築期可由原本預計的約6年減至4年半,即是較原定估算時間提早約2年完工,正研究能否在工程合約加入經濟誘因,鼓勵承建商加快建築進度。

文件指出,I・PARK2的處理量預計可以增加最多50%,即由每日4000公噸增加至6000公噸。政府現正準備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符合《環評條例》的要求,預計2024年第三季提交審批。政府又表示,會研究在北部都會區物色土地興建轉廢為能設施,為區內提供長遠必須的廢物處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