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調查:78%撐押後 陳凱欣:覺得被打劫銀包、促加配套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政府將於本月底向立法會交代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成效及未來路向。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凱欣上月底透過網上進行為期一周的民意調查,收回約一千份有效問卷,她指有約78%受訪者同意或非常同意要進一步押後全面實施徵費,形容結果並不意外,又指8月1日非實施徵費的死線,促政府就落實時間表三思,切勿硬推,又建議當局擴大先行先試。她指現時配套不足:「市民覺得被打劫銀包」。

調查在4月30日起一星期內,透過網上,成功收回約一千份有效問卷。有效回覆當中,約68%受訪者為私樓或資助房屋的居民、約20%為公屋住戶。約六成受訪者表示支持政府推動環保減廢政策,但有約78%受訪者稱同意或非常同意當局再押後全面實施垃圾徵費。當問及政府實施垃圾徵費的主要目的為何,47%回應指減輕垃圾堆填區負擔,21%認為政策為增加政府庫房收入,9%更指懲罰製造大量垃圾的市民。

陳凱欣指,有近九成受訪者坦言他們知道政府擬於8月1日全面推行徵費,但當中約一半稱對計劃一知半解。她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市民原則上支持減廢,但由近八成受訪者支持押後實施,可見社會上並未準備好配合徵費。加上,當局在四月底才實施首階段走塑措施,認為兩者的推行時間可以有較長分隔,方便市民適應。

陳凱欣(中)強調8月1日絕非實施垃圾徵費的死線(陳凱欣FB直播截圖)

配套不足 予人感覺「打刧緊銀包」

陳凱欣再三強調,不應視8月1日為實施死線,建議政府擴大先行先試,例如每半年或一年檢討成效,同時增加配套設施,再按民意就推動計劃作調整。她舉例,現時廚餘機不足,以深水埗區為例,區內公共邨設有廚餘機,反而私樓欠奉,認為環保回收不應分階層,造成市民間不必要的矛盾,市民想回收廚餘,但因缺乏配套「市民覺得被打劫緊銀包」。

深水埗區議員胡詩韻以美孚新邨為例,指有99幢樓宇合共3萬、4萬名居民,但因為屬私人屋苑,未有廚餘機,附近也沒有綠在區區設施,只有每周兩次的回收便利點,難以滿足居民對回收的需求。她又指由於到綠在區區可以儲分換禮品,吸引力遠較三色回收桶高。

陳凱欣又指垃圾徵費目標不是為庫房增加收入,而是要源頭減廢,故期望當局能做好配套再逐步推展計劃;同時也希望當局能做好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