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樂團勁旅匯聚香港 過江龍震撼港樂舞台|二十五載音樂回望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曾幾何時,香港與「文化沙漠」劃上了一個等號。不過,我們其實從不曾真正了解,當文化遇上沙漠時,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然而我們確切知道的,今天的香港是一個文化薈萃的國際大都會,回顧香港特區成立二十五年以來的《十大樂聞》,卻又發現不少世界級演奏家、國際知名的頂級樂團都曾經踏足這個小島的舞台,作交流演出,這令人不禁問,他們為何要這麼勞碌來到這沙漠?不論如何,且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些海外來客在這片小小沙漠中,一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樂人樂事。

文、圖:鄭學仁、原題:二十五載音樂回望|「沙漠?綠洲?」- 海外來客篇

中國愛樂樂團在2007年來港舉行兩場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音樂會。

《二十五載音樂回望》由2022年6月5日起,一連九集,逢周日早上10時至11時,於香港電台第四台(FM 97.6 – 98.9)播出。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4/programme/thetuneful25years

特區成立後,第一支訪港的「過江龍」,應數「中國交響樂團」了。說來巧合,原來這次外訪,也是這支樂團1996年重組後首次出國演出。中國交響樂團是國家的頂級樂團,它的前身便是1956年成立的中央樂團,1996年因應國內市場經濟轉型,而重組成為藝術總監負責制,更名為中國交響樂團。1997年9月27及28日,樂團首次訪港演出兩晚,由藝術總監陳佐湟博士指揮,第一晚演出德伏扎克及白遼士的作品,而第二晚則演出火把節之夜、舞劇紅色娘子軍、魚美人組曲、白毛女組曲等中國作品,盡顯樂團中西並融的特色。其後,中國交響樂團亦曾多次重臨香江演出,其中2008年的訪問更出了一點意料之外的小波折,是什麼一回事呢?今集(7月3日)我們請來中央樂團專家周光蓁博士與我們分享一下。

談到歐洲的頂級樂團,總離不開柏林、維也納、倫敦等名字,卻原來,這些歷史悠久的樂團都曾與香港結緣,除了2005年柏林愛樂首次訪港演出外,維也納及倫敦早已是這個小島的老朋友了。

柏林愛樂成立於1882年,是國際知名的老牌頂級樂團,著名指揮家福溫格勒、卡拉揚、阿巴度等,都曾經執掌過這樂團。2005年,柏林愛樂亞洲之旅到訪北京、上海後,第三站途經香港,在港演出一場,由英籍指揮家西門.歷圖執棒。樂團主席德塞荷斯在這次演出中,便憶述了該樂團於1979年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的感想。據他說,當時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不久,因此他們可以和中國音樂家會面,是非常震撼的一件事。多年來中國都禁演古典音樂,認為那是「頹廢」的東西,但他的印象是觀眾都很渴望聽到古典音樂,對他們演出的反應很熱烈,途中他們還遇到了很多非常有天份的年輕人。德塞荷斯的觀察很細微,他還憶述,當年所有中國樂團都在演奏一首叫《北京喜訊到邊寨》的作品,他說很想知道現時還有沒有人認識這作品。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首1976年底完成的管弦樂小品,現時仍偶然會在國內的音樂舞台上聽到呢。

柏林愛樂樂團2005年首度訪港掀熱潮。

2006年9月,維也納愛樂第四度訪港演出,這次執棒的是曾贏得1976年「卡拉揚指揮大獎」的俄國籍指揮家格爾吉耶夫。樂團主席海斯貝格教授在演出的序言中曾提及1959年卡拉揚首次率領維也納愛樂訪港的事,而在不久之前,卡拉揚63年前這次歷史性音樂會的演出錄音完好「出土」,也曾在第四台再次播放。

維也納愛樂樂團2006年再度訪港演出兩場。

老朋友倫敦交響樂團最近一次訪港演出,只是不久之前的2019年年底,過去數十年來,他們就不下多次獲邀在港演出。話說回來,倫敦交響樂團與另一支經常訪港的倫敦愛樂,卻為香港人帶來了不少翻譯上的美麗誤會。1962年3月,為香港大會堂作開幕演出的樂團,一直被翻譯為「倫敦交響樂團」,問題是,當天那支樂團卻應是「倫敦愛樂」;後來到了1966年3月香港舉辦英國週,獲邀來港演出的樂團的中文名字同樣是「倫敦交響樂團」,這次可真是貨真價實的倫敦交響樂團了。

指揮家哈汀在2007年帶領倫敦交響樂團訪港演出兩場音樂會,此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活動之一。

還可一記的是日本愛樂在三一一事件後,在香港藝術節一場氣氛沉重的演出;年屆九十高齡的著名指揮家馬連拿爵士,如何在港為香港城市室樂團新樂季揭幕音樂會執棒的情況……7月3 日(星期日)早上10時至11時,香港電台第四台《二十五載音樂回望》,林家琦、鄭學仁會與你一起閒話這些過江猛龍,看看香港更像一個沙漠還是一個綠洲。

九十高齡的馬連拿爵士,2014年來港為香港城市室樂團新樂季揭幕音樂會執棒。

【延伸閱讀:盤點香港歷年藝術節 與時並進多平台公眾演出︱二十五載音樂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