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外 港人屢憑這件廉價樂器奪世界冠軍|二十五載音樂回望
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以來,在獲選的251項《十大樂聞》中(註一),我們不難發現當中有許多是,香港音樂工作者在不同時空的音樂舞台上,取得榮譽或一些非凡成就的項目。我們且先放眼國際,就個人、學校或是演藝團體在海外的音樂活動中獲得獎項的樂聞作一個粗略的統計,發現入選的項目就有接近60項,幾乎佔總數約四分之一,顯示香港的市民大眾、媒體及音樂人,對於香港音樂同業取得的非凡成就,還是相當關注,亦有「以你為傲」的情懷。在第二集的《二十五載音樂回望》特輯中,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些年來的一些重要時刻。
文:鄭學仁、原題:二十五載音樂回望|「以你為傲」-成就篇
《二十五載音樂回望》由2022年6月5日起,一連九集,逢周日早上10時至11時,於香港電台第四台(FM 97.6 – 98.9)播出。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4/programme/thetuneful25years
「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唯一得獎港人
海外取得的榮譽,許多離不開國際音樂比賽,而在林林總總的比賽項目中,香港的音樂人取得過不少佳績,作曲、指揮、聲樂、合唱、小提琴、低音大提琴、手風琴、口琴、中樂團以至管弦樂團等的比賽,都留下香港音樂人或音樂團體的名字,而當中獲獎最多的報道,便是鋼琴了,我們且先從鋼琴談起。
國際間有不少鋼琴比賽,當中許多都是為了紀念一些偉大的鋼琴家而設,或許港人比較熟悉的,便是「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這項為了紀念鋼琴詩人蕭邦的比賽,自1927年起,每五年一度在蕭邦的故鄉華沙舉行,歷史十分悠久,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不少著名的鋼琴家便曾經在這項比賽中獲獎,包括中國的傅聰 (1955)、李名強 (1960) 及李雲迪 (2000) 等,而香港鋼琴家李嘉齡也在2005年第十五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奪得第六名,也是至今唯一的港人在這個比賽中獲獎,實在難能可貴。
這些年來,取得最多鋼琴獎項的也許是張緯晴了。這位年輕的鋼琴家分別在基輔舉行的「霍洛維玆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2003)、美國鹽湖城「少年珍娜芭侯雅國際鋼琴比賽」(2004)、「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2009)及美國沃爾思堡的「格拉賓國際鋼琴大賽」(2017) 等取得獎項;而年青鋼琴家沈靖韜、黃蔚然等,亦曾獲得不少殊榮,令港人引以為傲。也許大家會發現,這一群年輕鋼琴演奏家中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香港演藝學院培養出來的演奏家,演藝學院自1984年創校至今接近四十個年頭,經過師生們不斷的努力耕耘,如今已進入享受碩果纍纍的收成期,我們請來香港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教授,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來的教習心得。
香港屢產口琴演奏世界冠軍
口琴,從來都是一件不起眼的樂器,甚至不是一個管弦樂團的常規配置。在很多人心中,或許口琴只是一件消遣、耍樂的小玩意。然而,在過去四分一個世紀,口琴卻為香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締造了一項又一項的佳績,甚至成就了一位又一位的世界冠軍。香港的口琴演奏家從1997年起,已開始在國際口琴比賽中嶄露頭角。2002年香港口琴協會成立後,香港的口琴音樂更上層樓,同年在「亞太口琴節」奪得六項金獎,2005年在「世界口琴節」奪取五項冠軍、2009年在德國特勞辛根「世界口琴節」取得冠、亞、季軍等十四個獎項、2018年又在「亞太口琴節」奪得九項冠軍、八項亞軍及十三項季軍共30個獎項,成績驕人。
如何將一件學校興趣班的小玩意從街角帶上舞台?如何將這件不起眼的廉價小樂器引進音樂殿堂?如何從本土邁向國際?第二集,我們也請來「香港口琴協會」創會會長何百昌醫生與大家分享當中樂趣。6月12 日(星期日)早上10時至11時,香港電台第四台《二十五載音樂回望》,林家琦、鄭學仁聯同各位嘉實,與你一起閒話廿五載。
註一:二十五年的十大樂聞,為什麼是251條?卻原來2006年的十大樂聞中,排第十位的兩項得票相同,所以這一年總共有11條樂聞入選,也因此二十五年來便有總共251條的入選樂聞。
(本文由香港電台提供,文章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延伸閱讀:1999年市政局「殺局」 開香港文藝圈新生態︱二十五載音樂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