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失聰】關於合輯:實體雜錦唱片是否已被串流歌單取替?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從前樂迷們都曾有經歷過聽合輯/雜錦唱片的階段,對於沒有幾多零錢可以買唱片的貧苦學生來說,雜錦碟便正是入門級的選擇;而曾幾何時,那些「大路」的雜錦碟如上榜熱門 hit songs 精選、情歌系列精選,都能夠大賣。但隨著音樂串流媒體當道,當大家都可以垂手可得地聽到各色各樣、各適其適的歌單的時候,那不禁令人懷疑:樂迷仍需要購買實體合輯精選唱片嗎?

過去,無論你是屬於哪一個年代的樂迷,也無論你是聽的是哪類型的音樂,亦姑勿論你選購的是黑膠唱片、卡式帶抑或 CD 哪種載體,我相信大家都曾有經歷過聽合輯/雜錦唱片的階段。

隨著音樂串流媒體當道,當大家都可以垂手可得、快捷便利地在串流服務平台上尋找到或自動彈出各色各樣、各適其適的歌單( playlist )的時候,甚至能通過系統上的「演算法」為用戶度身訂造歌單,那不禁令人懷疑:樂迷仍需要附出真金白銀購買實體合輯精選唱片嗎?尤其是那種「大路」的雜錦碟。

在黑膠唱片年代,我是不時會購買港產外語歌合輯的小樂迷,這些合輯的選曲迄今仍叫我相當回味。(攝影:袁智聰)

事實上,就香港那幾家國際大唱片公司而言,近年本地選輯製作的雜錦唱片不但產量大減,甚至有公司更在兩年前已完全停產,原因當然是自家製的合輯銷情不理想、每下愈況。唱片公司成行成市、寧缺莫濫地出版「抵食夾大件」的「3CD單碟價精選」、「101首6CD套裝精選」而又能夠大賣(兼有充裕宣傳費大做廣告)之年代,已經一去不返。而消費這門大路雜錦碟的普羅大眾樂迷,大抵如今單聽音樂串流已能滿足到他們。

其實所謂的合輯也有好多種。有一種合輯是屬於project形式,由各音樂單位獻上獨家的曲目/新歌,比如圍繞著某個題目創作的主題性合輯、致敬改編歌合輯、電影原聲合輯等,這些都大可視為一張新唱片看待,地位也無可取替,不容易受到動搖。

而唱片廠牌,也會為成立週年紀念而出版的回顧( retrospective )形式的合輯,抑或介紹旗下音樂單位的 sampler 式合輯。這種合輯也有其意義所在。

在市面上最為普遍的,便是所謂「炒雜錦」形式的精選合輯。

從前最常見的大路/主流雜錦碟,就是搜羅當期時排行榜的上榜熱門歌曲合輯(經典例子乃莫過於自80年代已開始出版的英國名牌合輯《 Now That's What I Call Music! 》,及後拓展全球遍地開花,推出不同的地區版。)。而能夠與之分庭抗禮的,便是眾多「情歌」系列的合輯。

此外,就是音樂流派類別形式的精選合輯,以懷舊 good old days 為題的合輯,抑或每年主打冬季市場的聖誕歌精選合輯等。

無可否認,那些大路的雜錦精選唱片,主要都是計對「認歌唔認人」、平時都不會多買唱片專輯的消費者客路。最重要合輯是夠「抵買」地輯錄了多首他們認識的歌曲,勝在穩穩陣陣有保證,所以曾幾何時是可以長做長有。

同時,也有不少樂迷對這些大路雜錦碟都為嗤之以鼻(以氾濫的情歌雜錦更甚);從前大路雜錦碟就批評為速食文化,但那時沒有人料到,日後可以有更速食的音樂串流歌單。

但是,卻又毋庸置疑合輯/雜錦唱片對於初階樂迷來說,尤其沒有幾多零錢可以買唱片的貧苦學生哥,雜錦碟便正是入門級的選擇。

回想我初初對歐西流行音樂發生興趣的時候,我仍是個小朋友,根本沒有經濟能力(也覺得沒有必要)逐一購買所喜歡之樂隊/歌手的唱片,所以在那些年,我主要都是購買這種輯錄當期時上榜熱門「 hit 歌」的主流雜錦碟,而且是本地唱片公司選輯出版的(因為較普及)。當時我的心態,就是為了好幾首在電台/電視台聽過而又喜歡上的流行曲,從而選購了該合輯;在聽唱片的過程中,我又從而認識到別的音樂名字。在那個資訊有限的年代,我聽歌的耳界就是這樣慢慢打開,是個學習過程。

兩張在1982及83年出版的港產合輯《 Reno’s Modern Romance 》和《 Reno’s II “More Romance” 》影響著當年我聽英倫 new romantic / synth-pop / new wave 音樂。(攝影:袁智聰)

然後找到了自己的音樂口味與喜好,當我開始狂熱於一眾80年代初的英倫 new romantic / synth-pop / new wave 音樂時,也是買本地出版的合輯在先,比如在1982及83年出版、由本地時裝品牌 Reno 贊助的《 Reno’s Modern Romance 》和《 Reno’s II “More Romance” 》合輯便對我的影響很大。而這一眾樂隊的專輯,我跟著才續漸購買回來。

又由於這些港產外語歌合輯的印製與發行量也不少,所以相隔了一段日子之後唱片公司便要清貨,從而會出現在唱片店的特價欄上以十元至十多元的平價發售,也是貧苦學生的好選擇。

由獨立廠牌出版的《 Indie Top 20 》系列,是英國獨立排行榜的上榜歌合輯,早在1987年出版 vol.1 (左)時也是以只有發行卡式帶形式在先。(攝影:袁智聰)
《 Volume 》是在1991至1997年間在英國出版的獨立音樂CD+書冊的雜誌式合輯,合輯內每個音樂單位皆有一篇專訪,他們亦會帶來未經發表的獨家曲目,雜誌書冊內另設有趣專題欄目,非常之高質。及後《 Volume 》也引伸成電音系列《 Trance Europe Express 》。(攝影:袁智聰)

後來,我已轉為購買外國出版的進口合輯,因為想走得較前。所以當我想追隨外國的獨立音樂圈,抑或發現了 house / techno 電音舞曲的時候,我也是通過外國選輯的合輯作為 guideline。

串流歌單可以取代實體合輯/雜錦唱片嗎?那又不盡然。很多串流歌單只是以曲量取勝,但鋪排卻只有一塌糊塗;有水準的合輯,都能做到選曲精準獨到而又鋪排有 flow ,見到選曲人的心思所在。畢竟我也曾為唱片公司製作過我操刀的實體合輯唱片,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