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音監聽室】香港的樂壇頒獎典禮能夠受世界認可嗎?|專欄

撰文:耳聾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季節又來臨,不知道你又有沒有留意,由歷史最悠久的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大台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到《新城勁爆頒獎禮》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甚至廣為業內人士所認識的《CASH金帆音樂獎頒獎典禮》,製造了年尾香港樂壇鼎盛的幻象。

其實,一直都有許多許多的評論人發表關於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批評,然而一時三刻大局難轉,唯隨著電視台和電台收視率和收聽率逐年下降,年輕一代收聽音樂的途徑早已轉移至網路和串流服務。所謂主流樂壇依靠的,還是一直以來累積下來的固定聽眾,以及眾多早已成名歌手的賣座力,因此不難發現,那些得獎歌手均是熟悉的名字。加上由唱片公司和電台合謀多年的制度,確保了他們旗下的藝人得到一定播放率,只有少數電台DJ會播放比較另類和獨立音樂的局面難以改變。

翻查一下維基,才發現《新城勁爆頒獎禮》的前身為《新城勁爆家族音樂大賞》,是仿效美國《格林美獎》的模式,設立不同曲風的項目,可惜為當時聽眾之不解,後還是以傳統方式成為今天的面貌,但獎項數量過多的情況依然存在,成為今日香港樂壇頒獎禮的笑話——分豬肉。

《新城勁爆頒獎禮2016》入座率只得七、八成。(符定祥攝)

獎項的分類或多或少能夠反映出該地方的音樂文化。以美國為例,最為人熟悉的音樂獎項莫過於《全美音樂獎》、《格林美獎》以及 《Billboard音樂獎》,當中以《格林美獎》的獎項最廣泛,包括由古典到流行等的曲種等,其餘兩者的獎項則集中在主要流行的曲種。另外,還有專為美國非裔流行文化而設的《BET Awards》,反映美國多元卻矛盾的種族文化,以及在流行文化裡領導世界的地位。

相較之下,英國的獎項比較少,當中著名流行音樂的獎項包括《全英音樂獎》、《水星獎》以及同樣以英國非裔流行文化而設的《MOBO Awards》。現時《全英音樂獎》並沒有根據曲風分類,形式上近似香港的獎項;《水星獎》每年只有一個,但會同時有12個單位得到提名,也填補了英國缺乏另類流行音樂之獎項位置;而《MOBO Awards》則更關注近期熱門之曲風如Grime等。

位於華語音樂創作中心的台灣,其音樂獎項給合了英美兩國的制度,有《金曲獎》模仿美國《格林美獎》的形式,亦有設立《金音創作獎》以填補少數曲風的樂種,為華語音樂的發展立下了具前膽性的指標。

延伸閱讀:【好消息!】盧凱彤、雞蛋蒸肉餅入圍台灣金曲獎

香港樂隊 GDJYB雞蛋蒸肉餅 獲【第八屆金音創作獎】的【海外創作音樂獎】

要數近年香港最有影響力的音樂獎項,似乎就只餘下《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其他獎項如《十大中文金曲》音樂取向保守十年如一日、《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總要維護自己人、《新城勁爆頒獎禮》繼續分豬肉,而業內票選的《CASH 金帆音樂獎》則設奇怪的獎項(最佳旋律獎?)。然而,透過《903專業推介》的數字統計 DJ 們播放過的歌曲又如何,不是唱片公司和電台有地下協議,就肯定他們聽來聽去的都是那些名字的音樂,和年輕人的音樂口味脫節,假若再不變革,被淘汰不過是指日可待的事。

香港的頒獎制度能否參考一下國外的制度從而作出改革嗎?不諱言,外國的月亮也許並不怎麼圓,音樂獎制度從來沒有很完美,但人家好些獎項還是有公信力,能夠通行世界均受認可,相比之下,叱咤樂壇可以揚名中外嗎?

港音監聽室 | 不要需要為音樂憤怒,聽太多音樂對耳朵會構成負擔,我們總要寧靜時。
作者:耳聾 | 看破了對音樂的執著,旁觀香港音樂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