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飯香(一) 南韓政府資助獨立音樂場地,能使場景變好嗎?|專欄
長話短說 ── 讀畢本地民謠唱作人黃靖關於南韓音樂文化和首爾演出場地 Platform 61 的遊記後心想 「有冇咁誇呀又禁室又培育」 的我,決定訪問兩位在地搞手,試圖勾勒當地人眼中所見的現實。
其中一位是曾參與獨立音樂紀錄片《Party 51》的南韓人 Park Daham (aka DJ yesyes),他同時是獨立音樂廠牌 Helicopter Records 的老闆。另一位是在2013從英國移居到南韓的樂手 Ali Safavi。不彈低音結他時,Ali 也幫數搖網站 Fecking Bahamas 寫文章。Park住在仁川,而Ali目前在首爾。
文:Sweaty & Cramped
晚上營運獨立音樂廠牌 Sweaty & Cramped,白天負責問問題。
注:訪問前我先將黃靖的文章翻譯成英語讓兩位過目。
Park Daham(左)、Ali Safavi(右)
可以多說一點關於 Platform 61 的事嗎?本地搞手/樂隊真的可以免費使用那個空間嗎?
Ali:Platform 61是一個由政府興建的文化空間,用意在於吸引人到人流較少的首爾東北部。目前它由網上購物平台 Interpark 營運,除了一般產品,也賣大型演唱會的門票。首爾市政府仍在津貼這個場地,所以擁有權不是很明確。演出以外,Platform 61 也舉辦市集、藝術班和工作坊等好的文化活動。
至於作者所說免費的錄音室和排練室 ── 我未有聽聞。就算有,也只會開放予有某種文化特質、能夠得到國際青睞和向外推廣南韓的樂團。像使用傳統韓國樂器的後搖團 Jambinai,他們曾在 Platform 61演出數次。但像我這樣玩獨立搖滾、龐克、硬核和小眾音樂的人,多數會被拒於門外。我曾到 Platform 61 數次,演出都是免費入場的,但坦白說,由於場地偏遠,我不常去。
Park:Platform 61… 很難說明。它顯然是由政府興建的,但由於各種原因,例如距離、音樂選擇以及場地大小 ,不是很多獨立音樂單位會使用。只有比較出名的如 Jambinai、NTS & The Soul Sauce 會用到,而且用得不錯。駐場樂隊確實是可以免費在 Platfrom 61 錄音的。(註2)在首爾和光州,也有其他政府營運的錄音室和演出場地,要使用的話通常要先通過面試。有些空間是可以讓新樂隊使用,但 Platform 61… 我不認為是這樣,可能一半一半。
注2:目前 Platform 61 有四隊駐場樂隊。(圖:首爾市政府)
你認識曾用過 Platform 61 的樂隊嗎?他們的經驗怎樣?
Ali:我沒有聽過關於 Platform 61 的好或壞話。看來營運得不錯,現場聲音也很好。我相信樂手也能用到不錯的器材。
Park:如我所說,Jambinai、NTS & The Soul Sauce 有用過,我想他們用得挺高興的。
在過去兩三年,首爾有多少個獨立音樂場地結業?
Ali:我印象中有三到四個,以首爾的大小來說不算太差。另外有數個場地搬走了。
Park:在弘大的話大約五個?
目前首爾的獨立音樂場地面對什麼困難?
Ali:首爾的獨立音樂場景以「聖地」弘大一帶為中心。可是在過去五到十年,這個區變得俗氣,更像一個遊客區,因此區內租金也上漲了不少,所以結業的場地主要都是受租金所困。現在政府仍想將弘大一帶變成遊客區,所以將來可能會有更多場地關門。但坦白說我認為場景向外伸展,不再集中在一個區也是好事。
Park:警察和執法行動的問題變大了,但租金和仕紳化是最主要的問題。加上沒有很多新樂隊,或是場景不夠新的能量?我不再認為自己是個 insider,所以也說不準。
弘大街頭。(Google Map圖片)
在首爾辦比較小眾的獨立音樂活動容易嗎?一般觀眾有多少人?
Ali:非常容易。場地收費一般都不高,或是可以「拆飛」。問題是樂隊數量和觀眾,不錯的後搖團和數搖團只有三到四隊,噪音團也差不多。觀眾人數可以由幾乎沒有人到40人不等。作為主辦我很依賴來 hang out的朋友,他們不一定為享受音樂。要是我用票價排除他們的話,入場人數會非常低。
Park:不太易。首先,很難找到大小合適的場地或合適音樂,所以我一般都和想法類似的場地和樂隊合作。觀眾的話,以噪音演出來說,由零到50至100人不等。後搖和數搖演出可能比較容易舉辦,但觀眾人數也差不多。
目前首爾有多少獨立廠牌和唱片行在營運?你覺得足夠嗎?
Ali:真的很少,而且不足夠。對於來自英國的我來說,首爾的廠牌和唱片行場景顯得很弱,甚至可說是差。目前幾乎都沒有獨立音樂唱片行 ── 過去一家叫 Purple Record 的老牌唱片行數年前也結業了。現在買唱片,要去現場或少數賣唱片的酒吧和咖啡室,但多數人也在線上買的對吧?Gimbab Records 也是一家好的唱片行,他們賣本地樂隊的唱片,也辦外國樂隊的演出,好像下月來首爾的 Mild High Club 和 Japanese Breakfast。
至於廠牌,比較突出的有 Electric Muse,他們出品一些獨立、後搖和「咖啡核」音樂(coffee core,源自咖啡店的hipster或唱作人音樂),在 Bandcamp 上成果出色。另外也有些合作社(collective)辦活動和發行合輯,但過去幾年都解散了。其實主要問題是沒有足夠的新樂隊,首爾人口有一千萬,但獨立音樂場景的大小和一個英國小城市差不多,例如人口33萬的萊斯特。南韓的年青人太忙碌了,他們沒有時拿起結他,組個團。
Park:有很多獨立廠牌,但唱片行不多,約四到五家。但有些商店也不是單純的唱片行,像書店和咖啡室也會賣唱片。很難說廠牌和唱片行的數量是否足夠,但我不時感到音樂的種類不是太多,但以首爾場景的大小來說,可能算合理。另外,目前也很難在首爾分銷我廠牌發行的 CD 和錄音帶。
你認為政府資助能解決獨立音樂單位面對的問題嗎?
Ali:藝術工作者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收入。去年十分受歡迎的獨立新星 Lang Lee 得獎時說,她的收入只能勉強應付日常開支,並在台上拍賣獎盃。那顯然是一種公關手段,但她的確道出了音樂單位靠演出收入不足以生活的事實。很可惜,人看不到藝術的價值,或是不願以合理價錢購買作品。
我相信政府資助是可以幫助藝術工作者的,但如果有某些限制,可能會變成一個負累。例如那筆錢只可用於巡演但不可用來交租,又或者使你的創作自由受到局限。還有例子是,政府試圖用錢去遮蓋對文化藝術造成的傷害 ── 英國保守黨政府數年前以支持藝術發展為名,向樂隊提供資助,但其實一直在重要的社會資源上刪減撥款。詳情可見英國樂隊 65 Days of Static 的論述。
Park:錢發到場地手上有助他們生存,但有時候光是資助是沒有「能量」的。 而對於樂手來說,資助非常有用,因為很難靠演出賺錢。有些資助條件是要去教音樂,或為公眾演出,that's fair。現在的資助也不只包括音樂單位,就好像《韓國藝術人福祉財團》,是數年前有幾位藝術工作者因生活水平太差去世後, 很多圈中人提出立法訴求的成果之一。
注3:指樂手 Lee Jin-won 和劇作家 Choi Go-eun 等數名韓國藝術工作者不幸去世的事。
曾遊走多個城市的你們,是否支持使用政府資源進行音樂及藝術創作?
Ali:看當地政府的個性吧。在南韓,過去執政的保守派被踢走了,換來一個比較「左」的政府。過去政府曾將藝術工作者放入黑名單,以及干擾電影節的選材,而新的政府則表示不會插手。但始終新的政府剛上任不久,我們還需要時間觀察。
Park:基本上我不反對,重點是如何使用資源。今年我也得到首爾市一個文化基金的資助,但各種 paper work 和限制令資源運用變得困難。最近我到過台灣,朋友跟我說「現在台灣政府有發放補助,那是好的,但你先要有些關係」。另外,歐洲的自由爵士和噪音藝術家用政府的錢來巡演,我認為那也很酷。基本上政府資助藝術家做正確的事是很酷的,但如果藝術家收到錢後不用再想下一步他們就會迷失方向。
來說一下最近有什麼搞作吧。
Ali:我參與了幾隊樂隊, 其中 MOUNTAINS 比較靜,因為主唱結他手剛生了個小孩。最近也組成了一隊帶電玩音樂影響的數搖團,叫 Visuals,剛發了一張 EP。還有一隊叫 Machines 的龐克樂隊,不久前發行了首張專輯。
Park:自兩年前起,我試圖透過 Helicopter Records 將我喜愛又沒什麼人認識的音樂帶給聽眾。一直都有舉辦演出及發行錄音帶。而我自己則在亞洲不同地方旅行,以發掘新的音樂和想法類似的人, 同時用廠牌推廣音樂 ── spreading the word。
後記:
其實黃靖所嚮往的免費錄音室和演出場地,不難在西九文化區尚未落成的場地《自由空間》內實現,相信以他資歷也有望成為駐場單位之一。但透過兩位在地人的文字,又不難看出一個駐場名額十分有限的空間,對整體獨立音樂場景的作用不大 ── 場地和唱片行還是一家一家的倒閉。
我更擔心的是,政府推出公營的場地和排練空間後,會否成為打壓獨立營運的場地和文化空間的藉口。香港政府各部門自今年五月加強針對 Hidden Agenda,並在其結業後定期掃蕩其他場地,光是 MOM Livehouse 在11月內就被「查牌」兩次。同時西九當局不時宣傳《自由空間》和將本地樂隊帶到外國演出的功績。另一邊廂,政府表示會在某些工廈重建後,劃出空間由藝發局管理,交予藝術工作者使用。
種種看來都是取締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