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荒|AI、機械人等「科技外勞」殺入職場 學者籲制定遊戲規則
面對移民潮、人口老化等種種因素,本港各行各業一直受到「人力荒」的困擾,餐飲業尤其嚴重,幸好近年有電子及機械人的幫忙,令問題稍為緩和。
今年以來,隨著ChatGPT人工智能急速冒起,AI及機械人未來能否取代人類成為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成為全球性議題。投行高盛預計,全球三億個就業職位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香港等先進經濟體影響最大。面對「飯碗危機」,網上求職招聘平台及學者認為,全球的「打工仔」需要再培訓,政府也需要制定「遊戲」規則,應對「科技外勞」。
3億個職位或被AI取代 尤其文職
AI浪潮「有辣有唔辣」。高盛早前的研究報告顯示,AI系統能在未來十年內將全球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 7%,但亦存在AI取代人力的風險。具體而言,全球多達三億個全職工作有可能被AI取代,先進經濟體就業市場所受影響較新興經濟體大,香港、以色列、日本、瑞典和美國是頭五個最受影響的地區,而中國內地、尼日利亞、越南、肯尼亞和印度最不受影響。
報告指出,部分原因是白領文職工作相較體力勞動的,較容易被AI取代,即是行政工作及律師將最受影響,需體力及戶外工作則影響較少,例如建造業及維修。
10項工種或被機械人取代
至於機械人方面,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表示,隨著機械人進一步發展,2025年「機器人革命」或會為全球帶來9,700萬個就業機會,但同時將有10項工種被機械人取代,近8,500萬個工作崗位受影響,當中包括會計師、審計師等職位。
世界經濟論壇補充,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是由機器完成,其餘則由人類處理,但到2025年局面將會發生改變,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極可能被機械人取代。
JobsDB:打工仔「心態」很重要
如此看來,AI有機會取代行政等文職工作,機械人則取代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網上求職招聘平台JobsDB香港區總經理李政勳表示,近來有本地銀行用AI聊天機械人(Chatbot)作為CS(客戶服務助理),亦有餐廳引入機械人送餐,但並非不再需要人,例如早前美國有一名律師使用ChatGPT撰寫訴訟書,但上庭時發現ChatGPT引用了虛假的案例,最終導致該律師被罰款。
李政勳續指,雖然AI能做到6至7分的準確性,但還需要人把關,諮詢、決策、推理等仰賴人類技能的工種需求仍在,同時打工仔需要了解如何運用AI及機械人,例如HR(人力資源部門)在運用AI工具篩選求職者,亦要知道AI是否會存在偏見。
他認為,「打工仔」心態很重要,「今日是ChatGPT,明日可能是其他科技,例如在30年前,秘書只需要筆寫字,現時則需運用電腦。」李政勳教路,就業人士理應提升自身能力,而非憂慮被AI或機械人取代,而僱主應該在投放資源發展科技的同時,加強員工的「再培訓」。
政府需制定「遊戲」規則,平衡「科技外勞」衝擊。
李兆波︰港府需制定「遊戲規則」
要應對科技的變化,全球的「打工仔」需要再培訓,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則指,政府亦應做平衡社會的角色。
李兆波表示,AI、機械人可做到不眠不休,且不用加薪,隨著日後大規模的應用,AI及機械人成本亦能降低,相信能大幅提升生產力,令到工作程序標準化。但同時亦是人類「打工仔」的噩夢,等同現時的「輸入外勞」,它們是「科技外勞」。
李兆波續指,屆時將會加大就業競爭,亦可能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政府需要制定「遊戲」規則,並立法監管,做平衡社會的角色,例如規定企業引入多少個機械人,就要有多少個人類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