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失業率創16年高 陳家強料最壞時刻未過 不贊成全民派錢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根據政府公布的數字,最新失業率升至6.6%,創16年的新高。港府過去一年推出不少紓困措施,全年赤字勢破紀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認為,香港經濟最壞的時刻仍未過去,失業的情況或會更差。對於政府應否再「全民派錢」,陳家強則表明現階段不贊成,但建議要針對性地協助受影響人士。

談及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陳家強積極建議政府大力發展本港的科研創新,培養更多人才,主動製造需求,令香港的科技發展更成熟,否則10年後仍維持目前的人口市場結構,「我會好擔心!」

香港經歷過2019年的社會運動,2020年更與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的威脅,香港經濟可謂雪上加霜。最壞的時刻到底過去沒有?陳家強教授明言「未!」由於疫情比預期「更難搞」,如今對前景更加悲觀。去年3月他已料疫情會維持一段很漫長的時間,本預期去年全年都未必能解決,目前更擔心今年底能否徹底解決。

疫情肆虐下,本港失業率創出16年來新高。(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疫情肆虐下,本港失業率創出16年來新高,陳家強認為這完全可以預期,過去一段時間失業率未見大升是因為有「保就業」計劃,但計劃已經結束,情況固然會更差,「嚟緊餐飲可能仲會差,自由行無來,旅客不見,許多公司都頂唔住,更加多裁員,低收入行業情況更差。」不過,他點出一個全世界都出現的現象,便是有錢的人在疫情期間沒有問題,只是低下階層最受衝擊,「金融行業都無問題,做貿易都無事,只係服務業有事,因為無得Serve。經濟係咪真係好差?睇下講咩經濟。」

不同意全民派錢  應針對性出手

面對經濟疫風,許多政府紛紛派錢,香港也不例外。作為公共財政的專家,陳家強坦言政府並非可以出手幫每一個人,而是要酌量、具針對性地施政。故此,他並不同意在經濟不景時實施全民派錢,即使他曾經參與過派錢,但背後的原則是盈餘分享(Surplus sharing)。「當經濟唔好時全民派,我反而有保留,因為你錢會少咗。事實上今次疫情,好多人無問題,係某啲Sectors有事,如果針對性幫,可以做更多。」

被問到對失業援助金的看法,陳家強則指出,失業援助金是全新的政策,短期無法做到,需要詳細研究。他舉例解釋,今天的經濟結構與二三十年前不同,過去大公司、大企業裁員,便能夠定義為失業;如今世界興起零工經濟(Gig Economy),在新經濟之下如何定義失業,「唔可以用舊經濟嘅思維,依家都唔係咁,將來更加唔會咁。」

陳家強明言,政府並非可以出手幫每一個人,施政要具針對性地。﹙高仲明攝﹚

政府應主導科技發展 製造需求

放眼未來,對於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陳家強有著不少意見。陳家強調,香港不能夠過度強調自己是一個金融中心,而不去思考和發展其他行業,香港確實要發展更多科技行業,並笑言金融是「最易做」。

他明言是難,由於香港科技人才比很多地方都要少,身為本地虛銀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他分享道「WeLab Bank需要好多科技嘢,但好難請人」。他嘆道,科技人才問題已經提出很久,但沒有想過如何改變,是不可行的,也不能不視此為一個問題,「未來世界一定要好多科技的行業,以前做工業就可以北移。」

陳家強建議,由於發展科技是無法單靠市場力量,故此政府是要有政策推動。(資料圖片)

陳家強建議,由於發展科技是無法單靠市場力量,故此政府是要有政策推動,憑著政府的力量推動行業成型。由學校培養人才,再發展成一個工業,或許要好多年才能看見行業成型,但更加「應該做、快啲做」。

他提出一些可能性,讓政府想方法「製造一個行業」,例如是將政府架構科技化,從而製造大量需求,令政府部分更加「IT化、智能化」,便有更多人去聘請相關人才去發展,自自然然令社會製造很多這一類需求。雖然目前本港欠缺這樣的人才,或許要從大學吸納,甚至連沒有經驗的人也吸入培養,「以往我地起橋、起樓,好多政府行為,好多工程師出咗來,政府科技項目,不是傳統行業..... 方向要諗,你話可唔可行,乜嘢都唔可行,乜嘢都難做,但唔做代價係點呢?10年之後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