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專訪廿載銀行IT人 星展劉偉略:未來銀行要「隱形」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正當香港人仍然手握一張八達通,在一河之隔的深圳,消費者早已全面擁抱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工具。在金融科技(FinTech)的領域,香港是否真的「慢過龍」?
星展銀行(香港)專責數碼銀行業務的企業及機構銀行執行董事劉偉略,過去20年一直以IT人身份助力銀行數碼化。對於「香港落後」的論調,他反駁道:「如果連市場都未準備好就硬推,咁都無意思!」劉偉略更為銀行業數碼化「把脈」,揚言未來銀行不能再單靠實體分行「搵食」,反而要學識「隱身術」,真正做到無處不在。

港人一張八達通用足20年、行街睇戲仍要到ATM排隊「㩒錢」,反觀在一河之隔的深圳,消費者早已揚棄散銀紙幣,香港的金融科技(FinTech)到底有幾落後?

「港情」不同 依賴現金無可詬病

IT人出身、於銀行界打滾將近20年的劉偉略,對此搖頭反問,「如果市場都未準備好,你點可以話佢落後?」他強調,香港屬於成熟市場,消費者更關注個人私隱、IT風險等因素,觀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至今同樣較依賴現金,港人「變得慢」其實無可厚非。

在事事快捷方便的香港,金融科技與電子商貿一樣發展滯後,或許正正「符合港情」,但長遠而言,又會否不利本港的競爭力?劉偉略反駁:「唔同市場有唔同特點,而香港咁樣亦未必係壞事。」他指出,近日內地P2P網貸平台出現倒閉潮,令客戶蒙受損失,反觀香港有完善監管制度,加上港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強,類似情況相當罕見。劉偉略重申,「科技始終要以人為本,如果連市場都未準備好就硬推,咁都無意思!」

科技始終要以人為本,如果連市場都未準備好就硬推,咁都無意思!
劉偉略認為,以「落後」形容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並不恰當,不同市場有不同特性實屬正常不過。(陳百灝攝)

劉偉略屢屢提及的「科技以人為本」,或許正與其心目中的數碼化藍圖息息相關。星展香港近年推出一系列數碼化舉措,單計劉偉略專責的企業銀行業務,已先後推出視像開戶服務「Meet Online」、中小企網上資訊平台「Business Class」等服務。

銀行邁向隱形時代 不能再做「一間銀行」

雖然星展近年積極布局數碼化,但劉偉略直言,未來5至10年銀行業必須更進一步,特別在企業銀行的領域,銀行不能再甘於只做「一間銀行」,反而要做到無處不在,「銀行唔可以再期望客人會行入『一間銀行』,反而要將銀行服務融入整個Ecosystem(生態系統)。」他預料,將來客戶要使用銀行服務,未必再需要走入銀行,而是當他們身處其他公司的平台時,背後已不知不覺間在使用繳費、轉帳等銀行服務,「但你未必會知道,更加唔會見到!」

或許正是為了做到「大隱隱於市」,星展香港8月初推出API(應用程式介面)解決方案,供企業客戶於其數碼平台上使用即時銀行服務。API為近年銀行業金融科技的「關鍵詞」,隨着金管局於7月公布銀行業開放API框架文件,這場FinTech大戰勢將愈演愈烈。但銀行開放API到底有何作用?

銀行唔可以再期望客人會行入「一間銀行」,反而要將銀行服務融入整個Ecosystem。
劉偉略表示,未來銀行不能再期望客戶會走進銀行,而是要將銀行服務融入整個生態圈。(視覺中國)

劉偉略以保險業為例解釋:「部分保險公司若然希望即時處理索償,可以通過API接口將自家系統與銀行對接,用銀行服務即時向客戶提供賠償。日後客戶無需離開保險公司程式或網頁介面,已經可以處理索償,再配合9月金管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日後買保單、索償全部都可以自動化。」他相信,對於其他需要處理錢銀交易的行業,包括證券行、零售、物業管理而言,API技術同樣具顛覆性,將能協助企業減省大量處理支票、現金的時間及支出。

擁抱生態圈 攸關銀行業發展

劉偉略認為,銀行業開放API不僅是為了方便企業客戶,更是一件「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現時好多FinTech公司或者銀行以外機構,都想做到類似平台及中間人角色,將唔同企業對接。銀行唔可以再固步自封,否則就會被淘汰!」他表示,相比起科技公司,銀行已有一套成熟的系統處理錢銀交易,亦普遍較受企業及消費者信賴,必須把握現有優勢積極轉型。

入行近20年的劉偉略,目睹智能電話及移動互聯網顛覆各行各業,銀行業亦逐漸全面擁抱數碼世界,從過去的「網上銀行」變身成「數碼銀行」。他相信,未來接力改造行業的將會是大數據(Big Data),「譬如你推出一項新產品,可能其他人3個月後已經抄到你,但如果用數據去迎合客戶需要,或者基於數據向客人推薦產品,對手其實好難抄。」他表示,現時銀行業內部其實已坐擁不少數據,但未必懂得如何應用,未來必須集合及整理不同數據,並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技術加以分析,「否則,銀行嘅優勢好快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