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創意產業音樂學生未畢業已入行 自設公司出歌、加入專業團隊
浸會大學於 2019/20 學年開辦全港個首個及唯一獲教資會資助的「創意產業音樂學士(榮譽)」課程,今個學年(2022/23)將有首屆畢業生,其中大部份在畢業前已經有參與業界工作。
該課程的四年級生梁小如(Anna)現已成立自己的發行公司,以「Anna Hisbbur」發行兩張實體專輯,又為Novel Friday及Jan Curious出任音樂監製。另一位四年級生王超㷧(Michael)就已經加入唱片兼演唱會製作總監陳浩然(Edward Chan)的音樂製作團隊,為陳柏宇《命盡頭》和黃妍《7月24日大道》編曲,又為姜濤《作品的說話》MV做擬聲音效。
邀業界人士任講師 學生半隻腳入行
浸大創意產業音樂學士課程設有兩個專修(Concentration),分別為「流行音樂表演及創作」和「電影、電視及電子遊戲音樂創作」。學生除了修讀音樂理論、西方音樂史及音樂與媒體等必修科外,亦要修讀與自己專修相關的科目。以流行音樂表演及創作為例,就包括作曲、編曲及音樂監製等;電影、電視及電子遊戲音樂創作就有電影音樂簡介、配樂及音效設計技巧等。
課程重視實戰及業界聯繫,因此請來多名業界人士擔任講師,包括陳浩然、戴偉(Day Tai)及伍仲衡等。課程主任曾奕文解釋,學生能夠在畢業前已經入行,原因之一是他們入讀後已經接觸到行內人士,只要展示到自己的能力,就已經「半隻腳叉咗入行」。
另外,課程自設錄音室、表演場地、樂隊房及實驗室,設備更採用業界最常用的標準,讓學生可以提早適應,面對實際工作時駕輕就熟。課程更會邀請藝人到校,與學生分享經驗,至今曾請到容祖兒、林奕匡及王菀之。
音樂行業收入變化大 近年業界機會增
對音樂行業感興趣的年青人漸多,但不穩定的前景或會令他們對入行卻步。曾奕文表示,音樂行業收入變化大,即使是全職音樂人也透過自僱(Freelance)形式承接工作。他亦舉例音樂界不同工作項目的收入,例如監製一首歌曲為數萬元、參與一晚表演有數千元,「比較多Jobs嘅音樂人收入係穩定,問題唔大嘅」。
他又指現時流行音樂界機會較多,重點在學生能否把握。他解釋,現時業界已經沒有數十年前的壟斷情況,而且自設公司推出音樂的模式生存得到之餘,亦可以有很好的成績。即使是小型公司,近年亦捧紅不少藝人,更夠膽起用新人。
收生着重潛質 報讀須交作品集及面試
學生如果有意報讀創意產業音樂學士,曾奕文亦有提供小貼士。他指課程不要求學生「本身識好多嘢」,因為學生入學後可以學到不同知識,所以創意及潛質更為重要,「希望學生有滿腦子嘅Idea(想法)」,然後學以致用。
課程亦會根據學生呈交的作品集邀請有潛質的學生面試,作品集內容視乎學生報讀的專修而有不同要求,包括自創電影背景音樂、自創歌曲或表演等。曾奕文強調,作品集及面試對收生過程同樣重要,因為他們不能只以文憑試分數決定學生是否適合修讀該科,有必要與學生面試進一步溝通。
創意產業音樂學士每年錄取15名學生,近年報名人數有上升趨勢,去年就有約300人透過JUPAS報讀該課程。
校方提供充足創作資源 難忘藝人到校指導
創意產業音樂課程四年級生梁小如指課程會提供創作資源,例如她的其中一首作品《借夢》更完全使用學校設備製作,為她省下租借工作室的租金之餘,在製作期間亦可以取得導師建議。面對社會存在「玩音樂乞食」的想法,她直言從事音樂產業需要對自己誠實,「你OK就OK,你唔OK就唔OK」,相信入行後只要願意努力及不斷學習,三餐溫飽及有瓦遮頭應該不成問題,但能否致富仍要視乎個人能力。
該課程的另一位四年級生王超㷧就指自己在高中已經決定修讀音樂,最初考慮古典音樂,但留意到新課程較適合自己對流行音樂的興趣,因而選擇報讀。課程令他最難忘的經驗之一,就是有藝人到校指導,「例如佢嚟錄音,我哋喺對面(控制室)睇點樣執佢各方而嘅嘢,呢啲係正常情況下少啲遇到,但係又可以實踐嘅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