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次麻雀普查日 大人細路一齊數雀

撰文:吳志茵
出版:更新:

望出窗外、在樹上或樹叢間,至屋簷下、冷氣機頂,只要細心留意,一定會發現麻雀的蹤影。麻雀適應能力強,令牠們可在石屎森林中生活,成為社區最常見的雀鳥。香港人對麻雀一定不感陌生,但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牠們的什麼?

樹麻雀因適應力高,於城市裏能找到生存空間,屬香港最常見雀鳥。(吳志茵攝)

體形細小,咖啡色的圓頭,喉及雙頰帶有黑斑點,在地上蹦蹦跳跳,停頓時又彷似對你側頭歪腦,可愛又親民的形象,曾被市民投票選為「2004年我最喜愛的香港鳥類」。「麻雀」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但又像是各不相干。其實於香港常見的麻雀,正式名稱叫「樹麻雀」。要進一步認識這種社區雀鳥,可參加由香港觀鳥學會於5月8日舉行的首次「全港麻雀普查日」,除可一同參與科學調查,更可對這位熟悉的「鄰居」多一份觀察和了解。

樹麻雀雖然常見,但本港一直以來都沒有對牠的數量進行正式統計及調查。(吳志茵攝)

一直以來,本港不曾對樹麻雀進行深入調查,市民對於牠的種類、特徵、習性,以至數量都沒有基礎認識。今次是本港首次舉行的「公民科學」調查活動,香港觀鳥會預計招募約500名普查員一同「數麻雀」,研究經理余日東指,公民科學強調公民參與,歡迎沒有觀鳥經驗人士參與,「樣線」(即預設的調查路線)長度或所需時間,均設在普羅大眾可承受之範圍內,門檻不會太高。

樣線共有88條,遍佈全港18區,每條長約1公里,範圍覆蓋7類不同生境:住宅、商業、工業、康樂及休憩、農業、鄉村及自然地區。普查當日會以5人為一小隊,於樣線範圍內進行觀察,包括記錄樹麻雀數量、行為及鳥巢位置等,預計於一小時內完成。

樹麻雀會於屋簷、冷氣機頂、甚至護土牆洞內築巢,融入城市中的生活環境。(香港觀鳥學會提供)

香港觀鳥會已先後舉行兩場講座,向市民簡述普查方法,以及解答一般會遇到的技術問題。此外,亦將於4月23日進行一次模擬普查,令普查員有實地經驗,為調查做足準備。活動除了提高市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拉近與科學的距離,亦期望透過大眾搜集得來的資料,提供重要基礎數據,長遠而言可幫助分析及監察樹麻雀數量上升或下跌的趨勢,對未來城市規劃提供重要指標。

余日東指,公民科學其實在歐美各地已非常普遍,水準亦很高。「我們會以外國同類調查例子作參考,提供足夠資源及技術。不少歐美科學研究亦指出,這種透過全民參與的調查活動具有高水平及高參考價值,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如全球氣候變化對雀鳥的影響。」

氣候反常,天氣驟變,我們已經漸漸感受氣候暖化帶來的轉變,透過觀察各種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一花一草,提高愛護大自然的意識,保護我們日常共享的城市生態。

全港麻雀普查日

日期:5月8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9點至10點

地點:全港十八區